搜索
 

上海财大研讨会:警惕宏观经济再次掉头下行

2016年01月02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经济网(北京)

      中国经济网上海4月21日讯(记者沈则瑾)4月19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组召开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数据分析研讨会,详细分析解读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现状、原因和趋势。

      今年我国一季度的主要宏观数据、经济指标已经陆续公布,大部分的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各方围绕中国经济是否企稳回暖展开热议。

      课题组成员围绕“第一季度宏观数据”分别从不同角度做了分析解读。张敏副教授对全国CPI、PPI与消费数据进行了点评,一季度的数据普遍好于预期,但可持续性有待观察,通缩压力依然不容忽视,企业经营困难仍然较大。

      对投资和劳动力市场数据的解读是从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来看,房地产与“铁公基”仍然是撬动本轮经济恢复的主要力量,投资数据中的“国进民退”值得警惕。从劳动力市场数据可以看出劳动力需求下降、劳动力短缺问题并存,低技能、低劳动力市场经验劳动力就业形势困难。

      陈杰教授对房地产市场的数据进行了解读,本轮房地产投资的反弹主要来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销售的强劲复苏,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可能还会继续扩大反弹,但未来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走高的基础十分薄弱。

      巫厚玮助理教授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走势,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继续企稳,但中长期仍然有贬值压力。

      赵琳助理研究员点评了全国进出口贸易与服务贸易数据,在全球贸易放缓的背景下,进出口短期内难以改善,季节调整之后,2016年第一季度进出口其实有所恶化。服务贸易稳步增长,逆差持续扩大,结构仍需改善。

      王玉琴助理研究员分析了全国金融体系与银行年报数据,数据显示,实体经济融资规模有所上升,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但未来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依然难度很大。

      吴化斌助理研究员解析了全国财政数据,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将有更大操作空间,但需要高度警惕,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可能造成长期负面效果。

      赵克锋副教授分享了他对全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最新研究,2016年网络零售市场仍将被持续看涨,互联网营销渠道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战略为跨境出口电商B2B平台带来新商机,但监管应避免急放急刹,避免百花齐放后全军覆没。

      丁海燕研究助理则对上海宏观数据进行了解读,上海一季度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课题组总体认为,本季度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一定的回暖迹象,不少宏观数据都超过市场预期,让市场得到鼓舞,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均有所回升,经济企稳迹象初现,为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产业升级争取到时间。

      但本轮经济回暖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侧发力,主要靠投资拉动,本质上仍然是需求侧政策。短期内需求侧发力,对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眼前可能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尤其就业压力和财政压力,有其必要性和价值,可以为供给侧改革赢得时间和机会窗口。目前来看,通过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以加杠杆方式刺激房地产市场以及多种预期管理手段,也确实在今年一季度部分数据有改善或超过市场预期。

      报告指出,决策者也必须对当前宏观数据改善背后的实质原因有清楚客观认识,决不能因为局面有所改善就飘飘然,放松对宏观经济再次掉头下行压力的警惕,更不能误判性把数据改善主要归结为供给侧发力,特别不能因为经济有所改善就放松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和力度,贻误了当前难得的改革机会窗口。

      课题组建议,供给侧改革着力点应该放在加快发展驱动转型、明确中国改革的市场化指向、真正具体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改革措施。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供给侧短板是,促进效率提升和创新驱动的制度供给。如果这个供给短板不能得到迅速改进,改革继续挂空挡或踩刹车,那么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 2010-2020年之间实现翻番的承诺将异常艰巨或成本巨大。

      与会专家对课题组的分析进行了精彩点评,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改革研究处处长李锋建议报告可多关注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进展,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教授建议报告可更多定量化投资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经济处宋晓东建议报告多考虑到我国各省市之间的区域差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钱军辉副教授谈了对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如何配合的看法,中国民生银行研究员宏观研究中心副主任应习文谈了对国企改革的看法。

       来源:中国经济网(北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