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力度空前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拉开大幕,在整治期内,全国各省市将暂停登记注册在名称、经营范围中含有金融相关字样的企业。据了解,我省相关部门也于近日开始行动,目前已经确定了一份要进行排查整改的相关企业名单。
我省已经确定排查整改的企业名单
昨天,有关人士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上周开始,我省相关部门已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专题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并确定了一份相关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名单,先对榜上有名的这些企业进行排查整改,结束后再全面排查其他相关企业或金融公司。
按照央行4月14日出台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各省级政府将联合当地金融监管部门,主要从在工商系统登记注册的企业入手,进行业务性质界定,以便分类处置。具体而言,注册名称或经营范围出现跟“金融”有关字样的机构,包括交易所、金融、资产管理、理财、基金、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财富管理、股权投资基金、网贷、网络借贷、P2P、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支付等,均将暂停注册。不过,省工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接到有关部门的正式通知,但会密切关注。
监管趋严是好事互联网金融只会更健康
对于这场互联网金融专项治理,浙江互联网金融企业从业者都表示,加强监管是好事情,大浪淘沙之后,李鬼才会被淘汰,真正优秀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会崛起,整个行业会越来越健康。
微贷网CEO姚宏表示,注册名称不允许出现金融字样,这意味着管理层采取了先控制增量,再去库存的方法,先关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注册大门,再查处已注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数量肯定会面临大幅缩水。以后对于金融类企业的准入门槛,回到了类似“先证后照”的管理方式,即先由相应金融管理部门审核,再到工商局注册。
“根据之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草案要求,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要提供340多项指标,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很难达标。”姚宏认为,经过这次专项治理之后,行业的集中度会大大增加,肯定会诞生几家互联网金融龙头。
铜板街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暂停金融字样的机构注册,但很多P2P公司仍会通过“科技信息”、“网络科技”、“服务公司”等来规避监管,拿到营业执照后,再做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业务,打擦边球,这也是值得监管层注意的一方面。
“这次的监管手段虽然严厉,但对行业长久健康发展是好事。”挖财APP联合创始人全云峰认为,一个行业在快速发展中,必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如何清除害群之马,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除了行业自律之外,政府监管是非常重要的。
元宝铺创始人陈瑞贵表示,政策从源头上严格控制相关公司准入,可以净化互联网金融行业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他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规则、准入门槛,正在开始建立,行业将迎来真正的爆发期,原来的无序竞争将迎来改变。“2016年,互联网金融很可能是先抑后扬的一年,这个时间转折点,很可能是在七八月份。”他说:“规范从今年开始,也会成为所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生命线。我们将跟随管理层的新监管要求,对现有的业务进行审视,对不合格项积极进行整改,以满足管理层在资金存管、信息披露、信用审核等各方面的要求。”
浙江互联网金融从业者怕被别人叫作P2P
从e租宝到大大集团、快鹿投资、中晋系等一批跑路的财富管理公司,让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心惶惶。P2P的名声有多差?接受钱报记者采访的几位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创始人,都再三强调:“别叫我们P2P,我们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听P2P,别人还以为是骗子公司,随时准备跑路呢。”
浙江佐助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CEO王旭航表示,接二连三的P2P公司骗钱跑路,这让老百姓的血汗钱打了水漂,更加大了正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揽客难度。行业发展过快,各类机构良莠不齐,非法集资、诈骗跑路等风险事件频发。据第三方网贷资讯平台网贷之家统计,自2011年P2P网贷平台上线以来,截至今年3月,国内累计成立的P2P理财平台达3984家,已有1523家公司倒闭或者跑路,问题平台占比高达38%。2015年全年问题平台达896家,占比为35%,是2014年的3.26倍。去年初,全国的P2P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有2000多家,这一年很多P2P公司跑路,今年3月底的数据显示,全国正常运营平台共2572家。“有个人一口气成立了8家P2P公司,注册的CEO都是用买来的身份证,租一间高档写字楼,高薪招一批人,就开始卖高息产品了,骗到钱就跑路,再用下一家公司继续卖产品骗钱,这种披着P2P外衣诈骗的皮包公司不在少数。”王旭航表示,很多骗子P2P公司倒了之后,里面的几个员工会依葫芦画瓢,自己成立一家P2P公司骗钱,很多中老年人都被高息诱惑,上当受骗。这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好效果。
在王旭航看来,这种类似的庞氏骗局,动辄骗走几亿元,一方面说明客户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互联网金融门槛低,从业者鱼龙混杂,加强监管是对整个行业的利好,“李鬼”被清理出去,“李逵”迅速地崛起。
新闻+挑选互联网金融产品除了不贪心,还要多问问
互联网金融的水太深,对于想让自己的钱生钱的市民来说,如何来甄别正常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和骗子公司呢?浙江几位互联网金融从业者给出的招数就是:不贪心、多问问。
姚宏表示,首先把钱投向互联网金融产品要遵循“看不懂不投”的原则,对于那些看不清资金投向、担保有疑问、回款有疑问的项目,尽量远离。
王旭航认为,互联网金融不是下金蛋的鸡,过高的回报率往往暗藏着很大的风险,挑选互联网金融产品时,首先要避开过高收益率产品。另外,还要看看公司的股东是否有实力、高管是否稳定、资金流向是否真实等。
很多跑路的P2P公司,都采取了明星代言、大量广告营销、高息揽客等方式,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钱都用来自融后挥霍,并没有产生实际的效益。各方信息均显示,具有“高收益率揽客”、“面向社会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夸大或不实营销”嫌疑的P2P平台将成为整顿行动的重点彻查对象。
当然,人均借款金额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平台风险相关,人均借款金额小而分散,则风险偏低,若人均借款金额大且集中,则意味着风险也相应上升。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