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周就长了两片叶子,红苋菜长得真快!”昨日,武汉市农委蔬菜专家朱林耀来到位于黄陂区三里桥的兰氏蔬菜基地,现场指导快生菜播种。该基地连日抢播红苋菜300多亩,首批菜月底即可上市保供应。
6月下旬以来,武汉市遭遇持续强暴雨,全市在园蔬菜绝收面积达30多万亩,对菜市场供应造成重大影响。市农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指导农民抗灾保供、恢复生产,并动员批发市场外采蔬菜,在超市终端实施新一轮蔬菜“限价销售”。
生产基地:
抢播蔬菜每亩补助50元—100元
仲夏时节,武汉本地蔬菜一般占市场供应量六成左右。受暴雨影响,本地蔬菜占比一度下跌至两成。
7月初开始,市农委技术人员赶赴各区指导农民抢播蔬菜10万亩,其中快生菜4万亩。朱林耀介绍,快生菜包括红苋菜、生菜、小白菜、大白菜秧、萝卜菜秧、竹叶菜等10多个品种,生长期仅20天至30天,平均亩产1200多公斤。7月底开始,全市快生菜日上市量可达百万公斤以上。
武汉市对抢播的快生菜,按照每亩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茄果类等6万亩其他蔬菜,按照每亩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截至昨日,全市共抢播蔬菜7.05万亩,其中快生菜2.1万亩,将于月底开始分批上市。为了避免因蔬菜集中上市而造成菜价低、出货难的现象,农技人员指导企业和农民科学安排播期,错开品种,做到错峰上市、均衡上市,确保菜篮子供应平稳。
朱林耀介绍,10万亩抢播蔬菜平均亩产1500公斤至2000公斤,总产量15万吨至20万吨,武汉每日正常需求600万公斤以上,可以供应25天至30天,填补因暴雨造成的供应断档。
批发市场:
减免蔬菜进场费,日外采量超百万公斤
昨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在汉口北四季美果蔬市场看到,各档口已经恢复正常经营。
7日,市农委紧急组织蔬菜直通车、社区蔬菜便民店延长营业时间,加大供货量,确保每个销售点每日蔬菜供应品种不少于20个,营业时间不少于12小时。
三大批发市场是武汉蔬菜供应的主力。市农委工作人员上门动员免收蔬菜进场费、包装费、过磅费等费用,吸引外菜来汉。皇经堂市场免收卫生费、进场费;四季美果蔬市场免除销售商进场费,对采购商购菜每吨补贴50元;白沙洲市场渍水最为严重,水产品、蔬菜及粮油交易区也先后免除进出场费。
市农委还组织动员批发市场人员前往云南、山东、甘肃、广西、山西和省内宜昌、恩施等地组织货源,每日确保自主外采蔬菜100万公斤以上。由于措施有力,9日,全市“菜价曲线”恢复至正常水平。
商超终端:
4种“一元菜”10天不断档
受持续暴雨影响,武汉市蔬菜价格呈现上涨趋势。为平抑市场价格,保障蔬菜供应,13日武汉市启动蔬菜“限价销售”。
白萝卜、土豆、包菜、冬瓜4个品种的新鲜蔬菜,每斤售价不到1元钱。昨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中百仓储唐家墩购物广场的限价蔬菜销售点看到,四种“一元菜”整整齐齐摆放在摊位上,价廉物美受到市民欢迎。
市农委相关人员介绍,“限价蔬菜”政策暂定10天(7月13日到7月22日),视市场情况可适时延长。全市150个政府指定的蔬菜限价销售点同时启动,由政府给予销售补贴。
据了解,“限价销售”的超市和蔬菜直通车每日4个品种总备货量不少于2000公斤,社区蔬菜便民店每日4个品种总备货量不少于1000公斤,同时确保营业时间内不缺货、不断档。市民遇到蔬菜品质不过关或断档现象,可拨打12316投诉。
【来源】长江日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