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年年底,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之间的45公里黄浦江滨江岸线将全部贯通,实现市民游客休闲、娱乐、观光的一站式景观道。这一话题自然也引起了诸多委员的专注:上海要打造“人文之城”,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以及对文化创意项目的开发都迫在眉睫。
市政协常委、新民晚报高级记者俞亮鑫今年提交了多个关注上海历史文化资源再发现的提案。在昨天进行的第二场大会发言上,俞亮鑫再次呼吁,上海正在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很多,随着黄浦江两岸沿岸45公里滨江岸线的贯通,两岸历史文化遗迹完全可以焕发新光彩,“当年,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瞿秋白、任弼时等一批热血青年在北外滩坐轮船出国寻求真理,这里能否出现一组雕塑追寻历史?开近代中国工业风气之先的江南制造局坐落在卢浦大桥畔,这里能否打造一个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
他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应全面调查本市有关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发掘和阐发这些遗迹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尤其是对上海城市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遗迹,不能让它沉睡、闲置,要有计划地推动其对外开放。
市政协委员、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室原主任陈妍音在其提案中提出,应适当保留黄浦江上游、承载着工业和历史记忆的浮吊:“我们不仅要把这些有价值的老设施保留下来,而且应该去转换它们的功能,让它们成为象征我们的城市记忆,城市精神和文化品质的公共艺术。”
旅游设施完善了,怎么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里格律师事务所主任安翊青今年提交了《关于加快建设上海虚拟现实旅游景点的建议》。她认为,VR旅游不仅能让游客提前体验美妙的自然景观,还能反映景区的文化传承、历史再现、角色带入、时光追溯、体现景区的绝美风景,使人们未行先知、身临其境,从而唤起人们“非到现场不可”的驱动。
安翊青建议,除了可以在文旅景区建设VR体验馆、主题公园,还可以组建VR红色制作团队,挖掘上海历史文脉,打造上海历史文化风貌旅游景观,依托中共“一大”会址和淞沪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纪念馆等,建成“馆园合一”的红色纪念场馆等红色VR旅游项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