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歪发(右二)和游桂英(左一)在老街工艺馆里编制元宝篮,引来了参观的游客。
塘湾老街是著名的闽赣古盐道。
尹显兴正在制作油纸伞。
一把好的油纸伞,在选材料、制骨架、贴伞面等每道工序上,都不能马虎。
乐歪发编元宝篮已经60多年了。
慢工出细活。
做一套元宝篮,得一个星期时间。
青石板,红灯笼,木窗棂……被冠以全国宜居小镇、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全省十大休闲旅游小镇等众多美誉的贵溪市四大古镇之一塘湾镇,始建于明代,有着500多年的历史。依山而建的古镇,位于闽赣古盐道上,自古便是商业繁华之地,南来北往的手艺人,在此驻足,开店经商。时光荏苒,古镇在岁月的沧桑中无论如何发展演变,仍有一些传统手艺人,默默地坚守,为我们留下历史的记忆。
85岁的乐歪发,每天都要穿过长长的老街,去街东头的元宝篮工艺馆,亲手编一编已编了几十年的元宝篮。自18岁那年学艺开始,乐歪发就一直与元宝篮相依相伴。如今与他同一批编元宝篮的手艺人,就剩下他一个了。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元宝篮有过出口东南亚十几个国家的辉煌。如今的传承人,是他朋友的女儿游桂英。乐歪发说,只要能动,他就帮衬帮衬游桂英,能编一个是一个,这样就有更多人能看到元宝篮,认识元宝篮。
元宝篮工艺馆对面,是油纸伞匠尹显兴的家。小时候跟着制伞的父亲到镇上伞厂玩耍,聪明的尹显兴便学会了全套的制伞工艺。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家自己的伞店。后来伞厂关停了,父辈的手艺人也各寻生路,尹显兴也做起了装修工。
这几年,镇上挖掘传统文化,61岁的尹显兴主动承担起传承油纸伞制作工艺的担子。选材料,制骨架,贴伞面,一道道工艺让尹显兴找回了曾经的梦想。“虽然现在油纸伞的市场越来越小,但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不能没了。” 在尹显兴的带动下,现在已经有几个年轻人跟着他学习制伞工艺,老人非常开心。 (胡 南)
本报记者 杨继红 摄影报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