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军(右一)到贫困户家走访。(资料照片由太安村村委会提供)
“这条路就是在周书记的带领下修建的。”近日,记者来到垫江县砚台镇太安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游绍伦一路走一路向记者介绍太安村近年来的变化。
游绍伦口中的周书记,说的是太安村原党支部书记周明军,他自2010年10月担任村支书一职,便从修路入手,帮助村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并带领群众发展花椒产业,带动全村人均纯收入从40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让这个贫困村于2015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并一跃成了当地的示范村。
但2016年,周明军却在一次院坝会上突发脑梗塞,暂时离开了工作岗位。
带领村民种下“致富树”
太安村地处高山地区,全村3745人中贫困人口达288人。多年来,饮水难、交通不便,再加上产业结构单一,导致该村脱贫难、致富难,太安村也因此成了垫江县10个贫困村之一。
2010年10月,周明军开始担任太安村党支部书记。“只有建好基础设施,培育支柱产业,村民致富才有希望。”在深入调研后,周明军决定从村级公路、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入手,改变太安村一穷二白的面貌。
为了争取项目和资金,周明军率村支“两委”干部四处奔走,积极联系县级帮扶部门。近年来,共争取资金数百万元,硬化村级公路15公里,新建机耕道和生产便道13.391公里,大大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
此后,周明军又到江津、长寿等地考察,并结合太安村地势平、土质好、光照充足的特点,引进了适宜在太安村种植的九叶青花椒,并带头成立了明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周明军的带动下,全村共282户村民陆续种植花椒1500余亩,花椒产业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每亩年纯收入近5000元,花椒树自此被当地村民称为“致富树”。
他是群众眼中的贴心人
“以前,要是遇到干旱时节,我们要到两公里开外的山脚溶洞挑水。”太安村村民宋克成回忆,以前家里用水,都是先淘米,再洗菜,然后拿去喂牛,一点都不敢浪费。
此前,不止宋克成一家存在这种情况,用水难一直是太安村村民的心病。
2015年,在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村里采用二级提灌、一级减压的方式,将自来水管安装到高台地区群众家中,解决了太安村164户群众以及白云村269户群众的用水难问题。
“那段时间,周书记每天都要到现场,督促施工进展情况,监督工程质量。年纪轻轻的,头发都白了……”村民张德明说。
由于太安村距离场镇路途遥远,为了方便村民看病,周明军还积极争取项目,在村里新建了80余平方米的村卫生室。
此后,党员活动室、便民超市、老年活动中心……也都先后建了起来。村里发生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村民们对周明军交口称赞。
突发脑梗塞 倒在院坝会现场
2015年9月,村里引进一位业主准备打造花椒种植示范基地,但是在土地流转方面遭到少数村民反对,周明军的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2016年2月15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周明军起了个大早,匆匆赶往七组。
周明军赶到七组后,就立即召集村民召开院坝会,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这会一开就是一上午。
到了中午,乡亲们纷纷留周明军吃饭。“大过节的,屋头事情还多哟,改天再说吧。”正在周明军与村民们道别时,他突然感觉一阵眩晕,倒了下去……
村民们吓了一跳,立即把他送往垫江县人民医院,经过检查,被初步确诊为脑梗塞,医生劝他留院观察。“我这身体,没事儿!再说,村里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我呢,哪能在这耽搁时间。”周明军固执地当天便办理了出院手续,第二天又出现在了砚台镇政府,跟镇上的干部商量扶贫相关工作。
然而,几天后,不幸再次降临。因脑梗塞复发,周明军再一次倒下了……
“周书记如今因手术后遗症,走路不太利索,语言功能也出现障碍,但仍然挂心村里的发展。”游绍伦说,他与其他的村镇干部经常去探望周明军,并告诉他村里的近况,“周书记虽然说不出什么话,但每次听完都会笑着点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