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8月25日,一首首悠扬的琵琶曲调从惠南镇文化服务中心传出,首届“浦东·惠南杯”青少年琵琶演奏邀请赛决赛在此举行,来自惠南、康桥等地的20多名选手同台献技,切磋琴艺。
近年来,惠南镇着力打造“浦东派琵琶之乡”的文化品牌,通过挖掘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举办“海曲明珠”等系列活动,传承、保护、发扬浦东派琵琶这一传统艺术。
搭建展示交流的舞台
《火把节之夜》《彝族舞曲》 ……决赛舞台上,平均年龄只有10岁左右的少年组参赛选手陆续登台,一首首浦东派琵琶经典乐曲在选手灵巧的指尖流淌而出。
今年7月,首届“浦东·惠南杯”青少年琵琶演奏邀请赛启动报名,凡户籍、工作、生活在浦东,且年龄在6至25周岁的在校学生或青少年均可报名参加。大赛分为少年组和青年组,初赛曲目由参赛选手自选,并录制演奏视频提交给赛事组委会。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组委会收到了80多份初赛报名视频,并从中评选出15名少年组选手、7名青年组选手进入8月25日的决赛。
“能进入决赛很高兴,参加这次活动还认识了一些弹琵琶的小伙伴。”今年12岁的张宇彤说,她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学习浦东派琵琶,这次在妈妈的陪同下特地从康桥镇赶来参赛。
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惠南镇文化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朱志明介绍,举办“惠南杯”青少年琵琶演奏邀请赛,旨在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扬浦东派琵琶艺术。
浦东派琵琶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始祖鞠士林为清乾隆、嘉庆年间的浦东惠南人,有着“鞠琵琶”的美誉。近年来,惠南镇作为浦东派琵琶的发源地,通过开展“海曲明珠”音乐会等,让更多居民了解、喜爱这一非遗文化,同时还致力于推动浦东派琵琶的传承,建立了专门的浦东派琵琶传习所,并在每年的爱心暑期班中加入浦东派琵琶兴趣课程,为青少年提供了解、学习非遗文化的平台。此外,惠南镇文化服务中心还在惠南镇小学、工商外国语小学、慧欣艺校、鑫淼艺术团等单位建立了琵琶传习基地,几年来培养了上百名具有一定演奏水平的浦东派琵琶爱好者。
期待更多人了解
自2015年以来,惠南镇每年举办浦东派琵琶音乐会,同时,浦东派琵琶的身影也不断出现在社区文艺演出、镇级大型文艺活动上,提升了这一非遗文化的“热度”。惠南镇还通过举办浦东派琵琶的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琵琶专家对浦东派琵琶的发展献言建策。今年,惠南镇文化服务中心还与镇妇联合作,成立了一支女子浦东派琵琶队。
据了解,惠南镇还将建立上海浦东派琵琶艺术研究中心,创办浦东派琵琶陈列点,建设浦东派琵琶塑像文化广场,并组织开展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性、国际性的浦东派琵琶展示、表演、竞赛活动,基本形成“浦东派琵琶”历史文献收藏馆、发展成果展示地、当代传人集聚地、演奏技艺交流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打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浦东派琵琶之乡”。
朱志明表示,浦东派琵琶由惠南、康桥、新场三镇联合申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期以来,三镇为浦东派琵琶的保护和传承作出贡献,今后,三镇将整合资源、合作共赢,发挥各自所长,让浦东派琵琶艺术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