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湖南各地经济发展的共识。湖南虽然只有163公里长江岸线,但全省96%以上区域都属长江流域,抓好长江经济带发展,就是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湖南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根治沉疴,努力让“一湖四水”安澜,一江清水东流,为湖南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把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
作为“长江之肾”,北纳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的洞庭湖水天一色,横无际涯。作为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自然通江湖泊之一,它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关系湖区千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牵连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平衡。2016年,湖南省委、省政府编制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随即启动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5大行动,全面铺开沟渠塘坝清淤、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湖围网养殖清理、河湖沿岸垃圾清理、重点工业污染源5大专项行动。到去年底,洞庭湖网围矮围养殖全部清除,畜禽退养完成退养总面积的97%,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8万多亩欧美黑杨全部清理完毕,提前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要求彻底清理洞庭湖核心区欧美黑杨的任务。
环洞庭湖的岳阳、常德、益阳三市采取了果断的守湖行动:岳阳在洞庭湖沿岸和长江沿线全面实施封洲禁牧,381家养殖场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占用长江岸线的非法码头整治、洞庭湖区全面禁止采砂等组合拳同出;常德自然保护区内32个砂石场堆场全部关闭,珊泊湖“背水一战”,清淤、补水、截污、禁投,整治污染顽疾不遗余力;益阳市公共水域的20.76万亩矮围网围全部完成功能性拆除。
为保“一湖四水”安澜,两年来,洞庭湖区共关停或搬迁畜禽养殖场7946户,清理矮围网围面积35.29万亩,清理河湖岸线4613公里,排查重点工业2222家,清理采砂运砂船888只,关停自然保护区所有砂石码头。
绿色升级激发产业生机
几年来,湖南大力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以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湘潭竹埠港、株洲清水塘、娄底锡矿山等5大片区为“主战场”,共关闭湘江流域涉及重金属污染企业1100多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5平方公里,复绿矿山1500多公顷,新增造林面积500多万亩。去年,湘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97.2%。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系统推进资江、沅江、澧水流域水污染防治。
“黑乎乎、灰蒙蒙”是株洲当年的记忆。“关停搬迁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但绝不能把企业一关了之,换底色不能只做减法,还要做加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说,比如,旗滨玻璃搬迁后实施了技术改造,二氧化硫排放减少55.7%,而玻璃年产量增加1倍,成为中部地区品质最好的环保玻璃生产基地。
湖南充分利用其“过渡带”与“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和国家中西部开放的政策优势,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瞄准新兴优势产业,建链、补链、强链,着重培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型轻合金等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陆续发布产业链技术创新路线图,出台了加快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的意见;将工业相关专项资金70%用于支持制造强省建设项目,制造强省建设相关资金70%用于支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创新驱动,成果迭出。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智轨快运列车、国产首台常压换刀式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三湘大地催生出绿色经济。
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
湖南省内80%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以及81%的大中型工业企业都是环湖沿江布局。水运发达区域已成为湖南经济最发达、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
拥有163公里长江岸线的岳阳,是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岳阳把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手棋,全力加快城陵矶新港区建设,“一区一港四口岸”开放平台密集叠加、优势凸显。
目前,湖南正在推动长株潭港口群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洞庭湖区和湘江边的常德港、益阳港、永州港、衡阳港等地区性重要港口建设;推动重点港口与后方海关特殊监管区、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有效对接、联动;加强港口集疏运能力,岳阳港、长沙港铁路专用线、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建设正在加快启动,实现立体交通无缝对接,扩大内河经济辐射力。
江河安澜、河湖健康是流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洞庭湖多年平均削减长江上游洪峰30%,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蓄滞洪区;同时,其年均近2800亿立方米的水量流入长江,对维持长江黄金水道和保障长江中下游用水意义重大。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湖南计划对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等三口河道实行疏浚,把长江和洞庭湖的江湖关系稳定下来,连通河湖水系,在洞庭湖6大片区实现垸内垸外水系沟通、垸内河网连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