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兴化如诗如画”,在兴化市的道路两侧、公园、停车场,甚至公共厕所旁,类似这样的标识牌随处可见,细微之处见真章,这是兴化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日前,兴化将该市所辖的李中镇、西郊镇以及缸顾乡3个乡镇撤并为千垛镇,为推动全域旅游迈出坚实的一步。
“发展倒逼转型,机遇不容错失”。据悉,2016年,兴化成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7年,兴化市共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为58亿元。全域旅游为兴化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成为该市从不锈钢产业基地转变成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江苏“大公园”的重要抓手。
“兴化做旅游有两大资源,一个是文化资源,一个是生态资源”兴化市全域旅游创建督导组组长汤澎说。
兴化位于里下河地区腹部,总面积239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87万亩,有20个湖泊湖荡、1万多条河流,湖泊湖荡数占里下河地区一半。“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特殊的地形和农业发展史,孕育出了兴化最具特色的千亩垛田景观。每年三至四月,盛开的油菜花和纵横的水道相映成趣,“船在水上行,人在花中游”的水乡特色尽显,吸引着百万游人前来观赏。此外,万亩荷塘、李中水上森林、徐马荒湿地等也是兴化发展旅游的生态优势。
“没有文化,没有故事,那游客来了看什么呢?”兴化市旅游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除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文化资源是兴化打造全域旅游的一个重要推手。“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1983年重修的郑板桥故居是兴化市文物保护单位,在此便可一窥兴化厚重的文化底蕴。不仅如此,“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金东门老街景区、四牌楼、赵海仙洋楼、状元坊、施耐庵的陵园等,同样是兴化深厚文化历史的写照。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让兴化将其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变成了可能。目前兴化正围绕提升生态环境,将兴化全域作为一个“大公园”打造,达到“景色无处不有、服务无处不在、参与人人皆能”的景象,以“面”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城市软性竞争力,形成“面面俱到”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据悉,兴化着力打造“千垛菜花”和“水上森林”两大核心景区,同时,还加快推进得胜湖、平旺湖和楚水廊桥等旅游项目。目前,兴化的大邹康养花海、兴东知音山花海项目建设已初具成果,徐马荒“荒文化”项目、施耐庵文化园、沙沟古镇、大纵湖、吴公湖等项目正加快招引洽谈。截至目前,兴化共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景区3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省星级乡村旅游点13家。
在兴化市李中镇,一片占地面积2000亩,种有10万棵水杉和池杉的森林为夏日带来了清凉。乘一竹筏穿梭于林间,“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之感便上心头。“林中有水,水中有鱼,林中有鸟”,这是兴化打造的核心景区之一李中水上森林公园。
“以前这边是一片人工池杉林地”兴化旅游部门的相关人员介绍,虽然陆续有过投资建设,但没有系统的规划,资金也缺乏,森林公园建设曾长期搁置。现在,一座富有生态特色的森林公园渐渐落成,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成为兴化发展全域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如今景区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兴化用活社会资本来发展旅游。
为更好发挥资源优势,打破了长期以来影响旅游发展的资金瓶颈,兴化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意见》,提出引导和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发展投入,形成了社会化多元投入机制。
一位从事医药销售的企业家于2011年租赁了水上森林,并成立了江苏水上森林旅游发展公司。公司累计投资1.8亿元对景区进行开发建设,先后聘请专业公司对景区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确定以水上森林、禽鱼互嬉、池杉根艺等自然景观为基础,突出景区的森林氧吧、人文生态等特色,致力将景区开发为集森林湿地型生态观光、水上休闲娱乐体验、鸟类生态科普和养生度假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兴化打造的另一大核心景区千垛景区同样有社会资本的引入。2016年,兴化将千垛景区交由一家香港公司经营。和李中水上森林公园不同,千垛景区原本为已经相对成熟的景区。为何还引入社会资本?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一方面这可以调动社会资本,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地建设和经营景区;另一方面,景区转让经营附带条件是需经营公司打造平旺湖景区,将有力加快平旺湖景区的开发建设。
社会资本的引入与用活,也为景区带来了更多效益。以千垛景区为例,据介绍,仅2017年上半年,依托该景区打造的兴化菜花旅游节就实现旅游总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53.6%。
紧邻千垛景区的缸顾乡东罗村,是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之一。
昔日,东罗村的房屋低矮破旧,村里几无完好的道路,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如今,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伫立乡间,与修缮过的老民宅交融并存,村里的道路变多变宽,村里还有了花园、休闲广场。和往日相比,村容村貌的改变可谓翻天覆地。
据东罗村相关人员介绍,村里的这些新建的楼房和修缮过的民宅,有些将成为民宿和农家乐,成为特色田园乡村的一部分。据悉,东罗村的特色田园乡村打造以“碧水东罗”为主题,由专业的设计团队和企业联手,未来将把东罗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来村里游览、观光、休闲,体验当地文化,购买当地特色农产品。
据悉,为促进乡村人气、资源聚集,加快农业和农村改造,兴化市目前正大力推进“旅游+乡村”。着力打造好包括东罗村在内的3个特色田园乡村,打造高等级乡村旅游点,实现建设在乡村、产业靠旅游。
此外,兴化还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注重提升产业特色,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市推进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试点两个国家级项目为契机,打造百万亩粮食生产区、百万亩生态健康养殖区和百万亩水乡生态涵养区“三个百万亩”工程,建成8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结合旅游要素加快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等农业旅游产品打造活动,打造好兴化龙香芋、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兴化莲藕、淡水鱼鲜等吸引游客的农特产“金字招牌”。通过旅游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实现旅游富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