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1”布局让老国企走出创新路——苏高新股份用“高”“新”特色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基因综述

2018年08月30日 10阅读 来源:苏州日报

  “聚焦‘高’‘新’主业,发挥产业引领、产业扶持、产业投资的核心功能”——今年5月,苏州高新区国资委发布《关于调整苏州高新区区管国有企业主业》通知,明确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投资运营商”的战略定位再上层楼。

  在改革开放40周年节点上,作为高新区唯一上市国企,上市22年周年的苏高新股份正以创新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确立了以创新地产、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三大主业和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的“3+1”产业格局。今年上半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08亿元,同比增长21.84%;实现净利润4.92亿元,同比增长35.59%。

  以产业协同来实现乘数效应 “地产+X”为城市拉起大产业

  【镜头】

  “今年10月,‘小镇会客厅’项目将完成建设,第一批载体建设将在明年下半年交付,三期、四期也已开始筹备。目前,西安交通大学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苏州创新中心科研产业化项目等4个项目已正式落户小镇。”苏州高新地产集团副总经理、苏州高新产城公司总经理徐海东对推进仅1年的生命健康小镇项目充满信心。

  “传统地产走的是开发、销售、回笼这条单一路径,但传统地产黄金白银的时代已经接近行业发展的尾端。”有着20多年传统地产经验的徐海东介绍,在“地产+X”创新地产中,需要对项目长期持有并展开运营服务,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收益。

  目前,该小镇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徐海东带领着团队主动“走出去”,向北京、上海、深圳,甚至国外的生命健康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推介。“现在还有10多个项目在谈,等越来越多的生命健康产业项目落户后,将会吸引更多优质项目主动在此集聚。”

  【纵深】

  深耕地产开发20多年,苏高新股份在高新区城市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房地产市场占比曾高达高新区房地产60%市场份额,以及苏州市区10%的市场份额。

  但城市发展至当下,传统地产已满足不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创新地产如何突显出“高”“新”特色,找到新的增长极?

  去年,苏高新股份尝试传统地产向产业地产的转变;今年,“地产+X”则是房地产业的再出发,以地产带动产业、旅游、商贸等的全面发展,实现城市发展、企业成长、百姓获益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生命健康小镇项目正是“地产+产业”的积极探索,是地产与生命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

  紧挨着白马涧4A级景区,总投资120亿元的小镇总占地面积3.96平方公里,核心区1.1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将围绕打造顶级基因科技研发与应用示范基地的核心定位,重点建设“一园两院三中心”,即生命健康产业园;研究院与研究生院;细胞中心、数据中心、智能制造中心,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此外,该项目还将建设服务高端人才的配套公寓以及城市发展所需的商业体,引入“地产+商业”等,最终打造一个综合产业开发的产业新城。

  同时,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反哺着产业的做大做强,尤其在高投入、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产业,“地产+旅游”的运作模式,正在为苏州再次打响城市旅游品牌。

  从狮子山下到大阳山脚,在城市“绿肺”中打造的全新森林水世界,非但“玩水”的游客没有减少,营收更是翻倍,从原来的3000多万元,一下跃升至6000多万元。

  今年2月,苏州乐园森林世界项目第一栋建筑单体开始封顶;预计明年就可竣工开业。这个“长三角”熟悉的老品牌“苏州乐园”,将成为又一个生态型旅游新地标。

  “旅游带动了商业、酒店业等的发展,而地产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做大做强。”苏州高新旅游产业集团董事长顾俊发说。

  此外,一个根植苏州,“地产+旅游”的模式还实现了“走出去”。就在8月20日,旅游集团与贵州铜仁万山区签约,将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泰迪农场。在徐州建设的加勒比水世界早已成为当地游玩的欢乐海洋,而正在建设的欢乐世界项目,也将在明年建成,在徐州构建起一个集旅游、住宿、餐饮、商业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圈。

  “事实上‘地产+X’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呈现出一个没有边界的产业协同发展路线,这更能实现乘数发展的叠加效应。” 苏高新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苏州高新地产集团董事长张晓峰说。

  污水处理全入地,让污水厂变身城市公园 用高新技术培育全产业链环保集团

  【镜头】

  “通过现场参观让我更懂得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节水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为庆祝公司上市22周年,近日,66名孩子参加“走进苏州高新”活动,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污水处理厂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四年级学生韩沐彦的父亲正是苏高新股份的一员,他骄傲地说:“我的爸爸每天都在为城市变得更好而努力,我为他感到自豪。”

  “1996年建成投用的苏州新区污水厂是当时高新区唯一的污水处理厂,但污水日处理量只有2万吨。”在污水处理厂工作了20多年的陈益华是名地道“老污水人”:“经过两次改扩建,现在污水厂的日处理量已达到8万吨,出水标准也由原来的二级标准提高到一级A标准,污水COD由每升120毫克,降到每升50毫克,这可是非常不容易的。”

  如今,污水处理厂再次迎来提档升级,将建成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地上将建一座绿色城市公园。“公园里还将开设环保文化长廊,展示污水处理过程,这让我觉得投身环保行业特别有价值。”陈益华说。

  【纵深】

  全地下污水处理厂正是环保产业的“创新产品”。今年6月,伴随着工程基坑开挖,总投入7.5亿元的苏州市区首座地下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迎来全面开工,将位于运河路的高新污水处理厂迁建并集约规划到了地下,项目预计2020年底建成。未来,还将推广智慧水务,对水处理展开全流程的智能监控。

  是生态保护的要求,更是上市国企的社会责任。苏州高新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已建起5座污水厂、32座污水泵站,运营管理中心城区80KM主干管网,日处理污水规模达28万吨。作为高新区水务产业的龙头企业,不仅担负起区域污水处理的建设、运行、维护、经营职责,更实现了经济效益、环保惠民和产业提升的协同发展。

  “培育全产业链环保集团,打造有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产业,这是我们环保产业非常清晰的战略定位与产业布局。未来3至5年,环保产业作为公司三大主业之一,力争达到10亿元营收,1亿元净利润的目标。” 苏高新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苏州高新污水公司董事长楼铭育介绍,除了传统水务,环保产业的“高”“新”产业布局还将有更多强有力的“抓手”。

  去年,苏高新股份与北控水务集团实现战略合作,成立苏州高新北控中科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今年,双方进一步优化战略合作,平台公司正式由苏高新股份控股,将大力发展水务、水环境治理、固废、危废等多项环保业务,将环保产业范畴不断外延,打造新型综合性环保龙头企业。

  今年1月,苏州高新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搭建起环保事业投资平台。针对环保细分领域,企业正在区域内寻找小巨人企业或能协同作战的科技型企业,展开扶持、投资或并购,让更多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企业在高新区落户。

  以浒东污水厂115亩地为载体的静脉产业园,则将依托现有的进驻企业建立环保技术应用平台,吸引更多元化的环保企业进驻,打造静脉产业的“核心示范区”。目前,已与苏州高新区环保局围绕高新区环境治理领域的多项业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还将加强与政府环保板块深度合作,打造为高新区内产业配套,实现循环利用的综合性环保处理处置服务平台。

  建起全省首个能源服务平台助力降耗 开拓新兴产业为老国企发展再蓄新能

  【镜头】

  “我们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SD智慧能源云平台的框架搭建以及三大模块的开发。”提起全程参与建设、运营、维护以及数据分析的SD智慧能源云平台,苏高新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数据支撑部工程师张添言语中透露出一份小骄傲。

  2017年3月,苏高新能源开始建设SD智慧能源云平台,平台分为园区云抄表管理系统、售电管理系统和智能配用电监测与管理系统共三个模块。

  “平台不仅可帮助企业实时监测电力基础数据,包括电流、电压、负荷、用电量等,还可对基础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直观地展现在用户面前,让电力节能一目了然。”张添告诉记者,目前,该平台已为苏州高新区内的名硕电子、爱普生、罗技科技等1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智慧用电服务,“平台不仅能向企业提供合理化的避峰操作建议,更能帮助企业展开空压机变频改造、工业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等多项节能改造,助企业降低能源成本。”

  【纵深】

  突破现有产业领域,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是苏高新股份人释放出来的又一个“高”“新”信号。

  在今年5月的国资改革重组推动下,苏州苏高新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和苏州创智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并入苏高新股份公司,瞄准的都是新能源产业。其中,作为全省首个能源服务平台的SD智慧能源云平台软件系统,已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目前正基于该平台积极打造高新区能源数据中心,通过采集、储存等大数据技术,支撑在多能源协同、能源交易、能效服务、节能服务、电力需求侧管理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

  助力区域内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东菱振动成为企业转型升级路上的突破口。

  东菱振动在技术上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拥有独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开发了千余款专用测试设备,23项产品打破封锁禁运,17项产品国际领先,58项产品国内领先,即便在中美贸易战中,也没有遇到技术上的壁垒障碍;而国企拥有的强大管理和资本整合优势,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

  以生产测试仪器设备为主的东菱振动,未来将在测试服务能力上加大力度,在全国重点城市展开布点。

  同时,苏高新股份正着力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园”,该项目占地35亩,将打造成为服务于军民领域的产业平台、苏州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支撑,成为华东地区军民融合的重要科技和模式研究基地以及服务平台。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开建,预计今年底将建成,测试设备明年可投入运用。

  “高新区内集聚了超百家大院大所,拥有非常好的产学研项目,我们将立足高新区内大健康产业创新资源,通过产业投资、参与设立并购基金等方式,寻求与已有业务领域的融合与互动。在未来3到5年内,形成特点非常鲜明的先进制造业板块。” 苏高新股份总经理助理贺明说。

  为促进“高”“新”产业转型思路的践行,苏高新股份人还积极探索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领域,成立全资子公司苏州高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逐步培育成股份公司战略转型升级的资本运作平台,并逐步设立环保、先进制造、大健康等领域的产业并购基金,塑造多层次、立体化的运作体系,为三大核心主业公司创新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苏高新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星表示:“站在更‘高’起点上的苏高新股份,将持续积蓄转型发展‘新’动能,全面推进‘两高两新’实践,努力打造具有‘高’‘新’发展特色的国有上市公司,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基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