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浦东菜市良性竞争让百姓受惠

2018年08月31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时报

  “买菜难、买菜贵”一直是浦东新区民生保障方面的一个短板。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国资向民生倾斜、让菜场回归公益的要求,去年10月,新组建的浦商集团尝试让菜场回归公益,提升市民舌尖上的满意度;统筹社区商业发展,打造浦东一流的商业品牌。

  平价菜柜是浦商集团的“试水”之举。这个被寄予发挥“鲶鱼效应“的公益性项目,在进入市场后,在哪里泛起了水花,又是怎么激活“小鱼们”的?新场集贸市场内的平价菜柜或许能解答这些疑问。

  市场管理方积极缓解矛盾

  位于新场集贸市场内的“027”号平价菜柜占地约45平方米,是浦东新区所有平价菜柜中面积最大的一个。面积大了,意味着背后涉及到需要腾挪的摊位也多了。

  新场镇市场管理所所长金龙飞介绍,现在平价菜柜所在的位置,原本是新场集贸市场内的两个产供直销区之一,摊主多为本地的农户。由于临近菜市场西门,这块区域是整个市场内市口最好的地方。

  今年年初,在浦东新区上半年开设100个平价菜柜的目标明确后,这一位置被选作了平价菜柜点位。

  当时,有8家农户在此经营,并且都已交纳了租金,距离租期到期短则不到一个月,长则还有三个多月,突然的变动使农户们一时“有了情绪”。如何让这些农户认同平价菜柜的建设并且妥善地安置他们,成为了摆在新场镇政府和菜场管理方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半个多月的反复沟通、积极宣传,这几家农户先后对平价菜柜这一政府公益性项目表示了理解,并同意将摊位转移至菜场内的另一处产供直销区,而市场方也通过减少租金等方式对这些农户进行了适当补贴。

  然而,平价菜柜进入之后,被吸引走的客流再一次让周边摊主“有了想法”。为此,市场管理方主动为他们出谋划策。“我们向摊主们解释平价菜柜能销售的蔬菜品种其实是有限的,他们可以选择平价菜柜没有,但百姓又特别希望能在菜场买到的品种进货,形成错位经营。”金龙飞说,慢慢地,顾客流动了,摊主的抱怨也消失了。

  菜价降了 摊主营收多了

  包括新场集贸市场在内,整个新场镇只有两个菜场,另一个坦直集贸市场。居民多、菜场少等原因使得原先新场集贸市场的整体菜价较市场平均价格偏高。据了解,自4月26日平价菜柜正式开业之后,新场集贸市场蔬菜价格逐渐走低,目前,较开设平价菜柜之前下降了5%左右。

  平价菜柜的最大优势是“廉价”,但本地菜也有自己的优势——“吃口好”。随着“鲶鱼效应”开始显现,周边摊位纷纷降价,平价菜柜的价格优势在口感更好的本地菜面前开始变得没那么明显了。“于是,我们开始对货源渠道进行调整,希望借提升蔬菜的品质继续吸引顾客。”平价菜柜的具体经营商之一,上海力炫管理有限公司新场区域督导黄士国说。

  不仅是蔬菜的品质提高了,品种也从刚开业时的不到20种增加到了现在的40至45种。“销售过程中,营业员常会被顾客询问到平价菜柜暂时没有的品种,我们会对此进行考量,如果具有可行性,就会在平价菜柜中增加。”黄士国介绍,现在仅椒类蔬菜就有薄皮青椒、圆椒、线椒等多个品种。

  这种“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让周围的百姓收获到了实惠,菜场的人流量有了明显增加。每天早晨5点开门营业后的一个半小时是菜场销售的高峰期,平价菜柜摊位里5名营业员配上两台收银机,还是忙得团团转,每位顾客排队结账也要花上个五六分钟。

  对菜场内的其他摊位来说,虽然菜价降了,但因为顾客跟着多了,薄利多销,每天的销售额都有所增长。据悉,“027”号平价菜柜平日里的销售额约为5000元/天,周末、节假日期间可以达到5500-6000元/天。

  让百姓的“菜篮子”更有保障

  中间流通环节多是推动农产品价格走高的重要因素。

  浦商集团农产品公司副总经理刘森才介绍,集团现有两家合作商负责平价菜柜的日常运营。目前,这两家公司各自租赁场地进行分拣、集散、运输等环节,耗费了较多的财力、人力。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浦商集团正在筹建一个临时的蔬菜集散点,供两家合作商同时工作。

  据悉,这个临时蔬菜集散点占地约为3000平方米,其中集散大棚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争取年底时投入运作。正式运作后,这个临时蔬菜集散点将着手与国有农产品基地以及上海市商务委农产品基地对接,逐步参与到整个平价菜柜供应链中。

  平价菜柜仅仅是开始,担负着“让菜场回归公益”使命而成立的浦商集团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规模更大的“菜场”。4月17日,由浦商集团运营的位于惠南镇民乐大型居住区的两个菜市场工程同时开工,预计明年7月建成并投入运营。这两个项目是新区今年审改试点项目,也是浦东国资参与新区“菜篮子”工程的首批项目。这两个菜场将以生鲜超市的营业方式提供服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