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海中国画院推出李大成作品观摩展

2018年09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名工笔画家李大成作品观摩展今日起至9月16日在上海中国画院展出。这是上海中国画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所推画师系列展之一。

上海中国画院六十年再出发系列是上海中国画院画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活动,而画师系列展就是这一活动的组成部分。为更好实现画院的公益价值,上海中国画院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围墙,取消了画师专职和兼职的界限,为画院画师的社会化奠定了新的基础。六十年来,画师们紧跟时代,服务人民,出作品,出人才,成就斐然。此次画师系列展,将陆续展出画师们各自艺术探索的成果,相互交流,促进创作,回报社会。李大成是以工笔画为主要创作方向的画师,他的作品勾勒精准,设色细腻丰富,注重自然意趣的追求,着意于生活实境的再现和静谧诗意的营造,形神兼备。

 

《情系天地间》140cmx180cm

本次展览共二个展厅,展出60余幅作品。主要以大幅工笔花鸟为主,花鸟画中又以孔雀作为表现题的居多。四幅组画《秋尽江南草未凋》、《花开忘川情彼岸》、《一鸟带烟来别渚》、《片片红叶惹秋思》精彩纷呈。展览中还有部分工笔人物画,人物画中抗战题材有《光辉的一生——邓子恢》,军事题材的《似火年华》,农村题材的《乡思随梦入闽西》、《岁月无情》、《冬季的红辣椒》,少数民族题材的《岜沙汉子》、《悄悄话》等。展现了李大成作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这样的主流画家和部队军旅艺术家严谨的创作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乡恩随梦入闽西》200cmx200cm

李大成1966年10月生于福建连城,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中国工笔画大家喻继高。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其作品《红枫树下谁为伴》曾荣获中国工笔画艺术最高奖----全国第四届工笔画大展金奖,并由此引起画界瞩目。

 李大成的艺术成长期正处于中国工笔画活跃与演变的90年代,工笔画在审美境界上的扩展和语言上的丰富过程,都曾给他以深刻的影响。但就传统工笔花鸟画这一文脉而言,李大成更多继承了陈之佛、喻继高的演变轨迹。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他对于勾勒的注重与深入,即使渲染敷色再多,也从不遮掩中锋线条的作用,细匀有力的线条在他的作品中依然保留着独立的审美地位。另一方面,则是设色淡雅柔和,渲染多于重彩,复色多于纯色,追求恬淡、宁谧、沉静的审美意趣。

《孔雀北飞栖太行》120cmx240cm

在李大成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他鲜明的个人面目和创造,这主要体现在他对于自然意趣的追求、生活实境的复现和婉约宁谧的诗意营造等方面。所谓自然意趣的追求,是他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活力的讴歌,不论《红枫树下谁为伴》还是《翠华清露》,都体现出他对于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真情描绘,他很少沿袭松、竹、梅、兰等传统文化花鸟题材,更不局限于名贵花木、珍禽瑞兽,而是从观照生命的角度捕捉自然的情态和意趣,让人们从观赏自然中感悟生命。所谓生活实境的复现,是指他擅长从寻常景物中发掘生活的美,不论是《篱影的故事》中栖息于瓜棚篱笆的野鸽子,还是《歇晌》中温情相依的锦鸡;也不论是《荷塘清趣》中嬉水啁鸣的水鸟,还是《秋雨润江南》中千姿百态、聚散离合的群鸭;无论是纷繁复杂的花鸟画,还是神形兼备的人物画,画家都力图在三维空间的复现中,撷取生活小景,凸现平凡之中的美。所谓婉约宁谧的诗意,是他对于画面总体意境的营造,像《歇晌》、《醉秋》、《篱影的故事》等作品,都营造了一个以禽鸟为画眼的视觉中心,由此发散开的景物都具有稳定性的构图。

诗性与精致的工笔花鸟,是李大成带给都市文化的一种经典;自然与生命的亲情,是李大成通过作品诉说的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

 

岜沙汉子 200cmx200cm

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军旅画家,李大成对工笔人物画也着力甚多,取得了相当艺术成就。他历时三年创作的历史人物巨制《大驾卤簿图》,气势宏大,笔力雄浑,细腻入微,是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典范之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