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山做好旅游扶贫工作 “丹砂王国”的美丽嬗变

2018年09月03日 10阅读 来源:铜仁日报

  万山区地处武陵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腹地,也是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近年来,该区把目光定格在文化旅游产业上,做足做好旅游扶贫这篇大文章,拉动相关产业一同发展,带动更多群众一同致富,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美丽万山”的资源红利。

  文旅融合废址变身热门景区

  昔日人工采矿坑道变身迷幻的“时空隧道”、以往矿工们贴着崖壁上下工的小道被改造成了惊险刺激的玻璃栈道、原矿办大楼成了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原苏联专家楼被改造成了别具风味的俄罗斯餐厅和悬崖宾馆……万山全力打造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

  万山因盛产朱砂被誉为“丹砂王国”,然而,随着资源枯竭,剩下的只是颓垣废井、残垣败瓦,地方经济发展动力锐减。2009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万山的答案是,充分利用贵州汞矿这个具有唯一性的工业遗址和工业文化,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2015年,万山引进江西吉阳集团对原废弃的贵州汞矿遗址进行整体连片开发,以“红色”为主题概念,对现有汞矿遗址和历史物件进行修缮性开发利用。

  目前,朱砂古镇已完成一、二期项目投资,建成了地下矿洞、万亩红枫林、玻璃栈道、玻璃天桥、高空索道、风情一条街、朱砂大观园和影视基地等景点。

  同时,对矿工宿舍、矿业学校、人民公社食堂、供销社、大礼堂等760栋矿区建筑遗址进行了挂牌建档保护,开展“修旧如旧”式修缮,确保朱砂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行走在古镇之中,异域风情的苏联专家楼墙壁上有保存完好的当年的标语,还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大礼堂、电影院,徜徉其间,仿佛穿越回那些青涩葱茏的岁月、战天斗地的年代。

  此外,该区投入资金3亿元建立朱砂工艺产业园,集聚58家朱砂工艺品企业开发旅游产品。通过精雕细琢,原本不起眼的矿石被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朱砂标本、吊坠、手镯、项链等工艺品,深受游客喜爱。

  景区还在导游、售票、检票、食堂、酒店、展厅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个月能拿2000元左右的工资,逢年过节还有奖金呢!”住在景区附近43岁的赵春香通过针对贫困户的定向招聘,竞聘上岗到景区食堂上班。

  农旅一体打造全域旅游高地

  智能观光棚里观赏琳琅满目的奇花异果;海洋科普馆里欣赏婀娜多姿的俄罗斯美人鱼;果蔬采摘棚里体验田园生活的采摘乐趣;青山绿树下住宿别具风味的生态小木屋……

  2015年,万山区从山东引进企业九丰农业,利用当地土地资源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建成了农业博览园,成为贵州省唯一一个“农旅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

  同时,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景区科普化”的思路,投资打造集蔬菜种植、智能观光、生态养老、花卉科普馆、海洋鱼类观赏等为一体的高端山地生态农业示范综合体。

  有了龙头企业的引领,吸引更多群众发展大棚蔬菜,推动万山现代高效农业迅速发展。昔日的工业重镇,刮起一股强劲的绿色旋风,一跃成为黔东市民的“菜篮子”、休闲度假的“观光园”。

  怎样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万山区各乡镇把村民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在村里成立村级合作社,由村两委领办专业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探索出“村支部 合作社 贫困户”的发展模式。

  “原来种植一亩水稻产值也就1000元左右,我们现在一年种三季蔬菜产值达10万元以上。”万山区两河口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元会说。

  “每年的土地租金加上在合作社务工,还有年底分红,一共有3万多元,孩子读书的费用、家里的开支都可以解决。”舒兴芬是敖寨乡中华山村的贫困户,去年把家里的2亩地流转到村里的合作社种植蔬菜后,成为了合作社的一员。

  目前,万山区建成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57个,年产优质蔬菜30万吨,产品远销重庆、四川、湖南等省市,实现产值4.2亿元,6000多名贫困群众受益。

  提质升级青山绿水遍流“金”

  斜风细雨,吹动一池莲花;绿树村边,掩映青瓦农家。生活在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黄家寨的村民,如同居住在山水画里。

  在如诗如画的黄家寨,村民户户开办农家乐,周末节假日家家客满。“我的农家乐1个月纯收入1.4万元,坐在家里挣钱并不难。”村民刘红琼志得意满。

  在万山不乏黄家寨这样的“桃源”村寨。近年来,万山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山水资源与民俗文化,打造美丽乡村。

  旅游业作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产业,最能体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根本要求。万山充分发挥旅游业的重要作用,“内外兼修”做足做好旅游扶贫大文章,让旅游红利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

  外练“筋骨皮”,提升景区硬件水平,玩转“智慧景区”建设,将生态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嫁接到旅游这棵大树上,开发更多景区景点的“打开方式”。

  内修“一口气”,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打通“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对乡村旅游服务业进行星级管理,让每个游客都能在万山玩得高兴、玩得安心。

  “现在环境好了,管理规范了,生意越来越旺了,我家的餐馆每月收入就有3万多。”村民艾冬香一边说一边为中午订餐的游客做招牌菜“柴火鸡”。

  “黄家寨的风景比以前更好了,也更加吸引游客,农家乐从以前的8家增加到现在的30余家,生意都非常好。”高楼坪侗族乡乡长康宁说。

  此外,万山区还重点打造了“城市客厅”木杉河湿地公园、凯潮溪公园、滨河公园,形成了“四季常青,步步有景”的多层次绿化景观长廊,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特色旅游小城”“中国最佳品质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为让贫困户优先分享旅游发展红利,万山从脱贫攻坚资金中拿出部分作为贫困户股金,跨地域注入朱砂古镇、彩虹海、九丰农业等景区,每年提取企业入股资金的4%用于贫困群众分红,让贫困户每人每年增收1600元以上。

  同时,万山推行“旅游 ”扶贫模式,朱砂古镇、朱砂大观园、彩虹海均拿出部分门面,免费提供给贫困户从事餐饮、工艺品销售等,为200多户贫困户提供创业平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