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这是第一次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到“战略任务”的高度,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特征、目标指向和实施路径的规律性把握。为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在理论上和逻辑上解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从何而来的问题。说到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在于理论品性和实践诉求。这是解决建设什么和怎样建设问题的前提。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来自于真理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获得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地位,科学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展开,此起彼伏、经久不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科学论证的革命理论,具有颠扑不破的真理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基于马克思主义之上,其科学性也毋庸置疑。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充分表明,作为上层建筑的观念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真理性和历史性的高度统一,不仅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文明,并且它所内含的正义和公正的理论品质还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历史没有终结,历史仍在继续。历史不仅没有困顿于世界资本的运行逻辑,而且还沿着公正理性的光明之路一直前行。从根本上来讲,这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理论底气。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来自于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是执政党的理论,具有强烈的党性,同时它从产生之日就具有坚定的人民立场,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具有党性,是执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也植根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关怀底层、俯身向下,是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支撑。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从人类思想发展的轨迹来说,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思想理论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也没有哪一种思想理论以人的现实解放作为自己的使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引领力,归根到底它超越了阶级局限,以人民的解放为使命,在现实的运动中解决现实问题。它不仅宣称要掌握群众,也希望群众理解认同它,并把它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这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区别于其他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根本所在,也是其强大的生命力的根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来自于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疑内在地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源”,有源之水才能生生不息,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滋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茁壮成长。一代代中华优秀儿女在实践中传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质,比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已经深入日常和骨髓,是深深的文化之脉。中华民族不乏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心,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美德和“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的坚持,有“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的美好传统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的传统性和现代性,使其能够扎根中华大地,从灵魂上内心中唤起广大海内外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支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来自于理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所有的观念和思想都是由人们自己生产出来的,而这里的人们,不是想象中的那个人,而是现实的、从事物质活动的人们,他们的物质实践活动是受到既定的生产力及交往形式的发展水平制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形态,其中很大部分内容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丰富实践的理论结晶。中国正在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伟大实践渴望伟大理论的指导,伟大理论又指导伟大实践。立根于现实沃土和人类最伟大的变革实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今中国愈益焕发出真理的光芒、文明的光芒,使实践的底气更足、力量更强大。“理论之树常青。”根植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沃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一刻不停地更新和生产着与世界变迁相一致的观念形态,为建设强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奠定物质和现实基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来自于革命性和建设性的统一。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正是丰富的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生发培养了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毫无疑问,当前革命文化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型后,革命文化不再为打碎旧世界提供合法性和动员力量,其指向和任务更多的是为社会提供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能量。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传承、融合和发展创新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当前我们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文化在当今仍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不仅能够提振了中国共产党的“精气神”,也能让广大群众挺起脊梁,过有正气、有尊严、有劲头的生活。有革命文化的培源与触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有骨有气、有棱有角。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来自于文化领导力与政治领导力的统一。文化领导权是巩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关键,同时思想文化的再生产也是执政党担负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从意识形态生产的角度来说,根本在于我们党形成了一套运作高效、整合能力强的“大宣传工作格局”。随着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大宣传工作格局”的建立,各地区各部门树立宽广视野,强化战略思维,强化担当意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思想工作上下齐心、部门联动,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保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