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环境好,学生才能学习好、生活好;只有环境优,人才才会来,留得住。
今年以来,贵安新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花溪大学城大队(以下简称花溪大学城大队)严格落实“三位一体”网格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环境优美、洁净有序的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城市形象日益凸显。
网格化管理 解决难题顽症
随着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进驻的高校、企业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城市管理工作内容相继增加,要求更高。
今年2月底,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管理模式,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效能,花溪大学城大队积极落实“三位一体”网格化管理工作,有效解决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工地车辆带泥上路等难题顽症,为创造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优美、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打下扎实基础。
据介绍,“三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方式,主要是围绕市容环境、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展开。为做好该项工作,在只有24名执法队员的情况下,花溪大学城大队将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划分成区域网格,网格到人、责任到人,保障该区域网格的环卫保洁、绿化管护、市政设施维护等。
“在没有实行‘三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时,由于执法人员少、工作量大,很多问题不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的良好形象。”新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花溪大学城大队副大队长黄薇说,自落实“三位一体”网格化管理后,执法队员虽然还是那几个,工作量也在逐渐增加,但因定人定点定责,执法队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能立刻通知保洁公司整改处理,从而提高道路保洁质量,提升道路环境,同时,也能及时对该路段出现的扰乱城市秩序等行为进行执法。
建立“路长制” 管理更精准
黄薇说的定人定点定责,实际上就是花溪大学城大队建立的“路长制”管理制度。
记者了解到,根据该管理制度,花溪大学城大队将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辖区划分为南北2个片区、8个网格、27个路段。其中,花溪大学城大队大队长任总路长,副大队长任副总路长,所有队员按照A/B岗互补的方式任各路段段长。路段长每天对每个路段进行日常检查,开展执法工作,记录巡查情况。
同时,以“路长制”为基础,花溪大学城大队选取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主干道及车流量、人流量大的花燕路、栋青路与思孟路交叉口、思雅路与思孟路交叉口3个地点,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固定执勤岗亭,将路段长下放至各个岗亭,采取固定人员执勤制和机动巡逻相结合,共同开展市容环境卫生、市政公用设施管护、渣土运输管理等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实现网格化管理精细化、精准化。
关于如何精准,在黄薇打开的手机微信中,记者看到,在一个名为“三位一体大学城工作群”的微信群里,每天都有各路长从实地发来的问题及图片。这些问题通常是哪个路段的垃圾堆积、路牌损坏、路面污染等。相应的,保洁公司负责人看到后,立即在群里回复,安排环卫工人及时处理整改。
再接再厉 提升市容市貌
当了思雅路、花燕路、思杨路、栋青路近半年的路长,看着这4个段路环境越来越好,绿化的景观植物葱郁、路面完好、干净整洁,郑再屏颇为自豪。
郑再屏告诉记者,以前,全长6公里的这4个段路,因为处于核心区域,过往车辆行人较多,绿化和市政设施破坏和损害的情况常有发生。因得不到第一时间处理,常常留下安全隐患。
“但自从实施了‘三位一体’网格化管理和‘路长制’后,这种情况得到极大改善,花溪大学城的市容市貌都得到了整体提升。”郑再屏说。
尽管成效凸显,但探索永远在路上。据了解,下一步花溪大学城大队还将加快“网格化+信息化”智慧城管建设,加快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平台建设,建立城市道路段长责任制,促进精细化管理,助推城市形象再提升。
对此,根据“三位一体”网格化管理要求,花溪大学城大队将城管干部、执法队员、环卫工人以及社区工作者等按职能进行整合,设置路段长公示牌,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转型升级管理方式,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花溪大学城大队将“三位一体”网格化和信息化有机结合,综合采集和分析运用城市基础数据,借助统一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充分运用微信群、手机APP、网页等信息化方式,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共同创造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的市容市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