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北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跑出创新“加速度”

2018年09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新华日报

政务大厅引导机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极大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举措。南京江北新区成立以来,从自身实际出发,锐意探索创新,从零到整、从有到优,积极组建行政审批局,统筹推进新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通过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再造流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放活微观主体,提高政府效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办结时限最短、收费最少”的国家级新区,在改革探索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精简集约,真正实现“一站式”审批

“我们是一家经过改制的公司,当时要赶在签约仪式前完成所有企业开办环节,只剩几天时间,领导急得跳脚,结果到江北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现场一问,当天能办理,半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开户许可证等所有审批结果,连企业公章都现场刻好,效率惊人。”南京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沈菲说道。

类似的新办企业,在江北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选择“新办企业套餐”后,只要一次性向企业登记综合窗口提交所有申请材料,之后无需再分别向行政审批局、公安分局、商业银行等5个部门提出申请,而是通过工作协同机制,将所有审批结果汇总至企业登记综合窗口发放给企业。

尽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这是衡量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的一个“试金石”。近年来,江北新区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为指引,从“单层全链”的角度出发,围绕市场准入、经济管理、投资项目等领域,认真梳理企业和群众办事最难的领域和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其中,最为关键的即扎实推进相对集中审批。

江北新区打破审批资源条块分割的格局,从资源配置集约化入手,实现审批资源、审批办理的集约化。江北新区行政审批局首批集中事项清单共有77项,事项涉及发改、经信、建设等12个领域,涵盖市、区两级权限。2017年11月,省政府发文下放46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其中18项由行政审批局承接。截至2017年底,所有事项全部承接到位,并独立开展审批,真正实现“一局负责、一站审批”。

“多头审批、多头办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江北新区通过简政放权、审管分离,政府一枚印章管审批,群众只需在一个政务大厅,就能办完所有服务事项。”江北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陈光辉介绍,审管分离是为了避免职能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行政审批局按经济类、建设类、城管环保类分设三个业务审批办,负责审批的所有事项。

这种“集中审批、审管分离”的改革,明确了审批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职责。这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以部门独立审批为主、审管一体的体制障碍和制度壁垒,探索形成审管衔接的新模式。

江北新区“相对集中”改革实施后,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压缩环节8个,精简材料21件,承诺件平均办结时限1.9个工作日;新办企业由8个环节精简为5个环节,全流程平均办结时限2个工作日;环保类、水务类以及城管类审批事项办结时限均缩短至3个工作日,平均提速60%以上。

再造流程,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我负责公司项目20多年了,第一次感受到政府办事效率的提升,以前,含基建的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共有20多个环节,一般至少耗时八九个月。”江苏威凯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孟祥一说。

然而,江北新区行政审批局从企业需求出发,改变过去整体立项备案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实行“信用承诺制”改革,原则上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投资行为,探索创新以政策性条件引导、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

“我们公司和江北新区的相关职能部门签订信用承诺书,在6月5日的公示期结束后,于6月20日就拿到‘信用承诺制’改革试点建筑工程施工登记函,具备进场动工条件,比过去开工时间至少提前半年。”孟祥一说。

在“信用承诺制”改革推进前,江北新区行政审批局已重构项目审批全流程,将重大产业项目从启动土地招拍挂至开工建设分为三个阶段:项目核准、备案与方案预审阶段,施工许可审批阶段,开工条件统筹阶段,并且明确重大产业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办结流程图,以联合图审、联合踏勘等方式,将部分环节从串联改为并联,将原审批21个流程环节缩短至不到10个环节。

以审批流程再造为基础,江北新区政府服务的优化,在稳增长中产生激发改革红利的“加速”效应。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明显增强。

而“证照分离”等领域改革的效果如何,相当程度有赖于优化服务。“优化服务最重要的是转变心态,换位思考,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从企业需求出发,进行政府流程再造。”陈光辉说。

江北新区以精细化服务为特色,推动实现重大产业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30天内完成。行政审批局针对江北新区管委会确定的年度重大建设项目144个,实行精细化定制服务,建立重大项目分级挂钩服务制度,由局领导对接重大项目所属建设平台,每个项目明确1~2名工作人员作为审批服务联系人,主动做好上门对接、实地查看并协助办理各类审批手续等,每周梳理项目进展情况,每月形成跟踪项目月报。

行政审批局对江北新区直管区年度重大项目提供全程代办帮办服务,年内计划在7个平台建立投资建设代办服务中心、7个街道建立投资建设代办帮办服务点,形成辐射整个新区的代办服务网络,今年上半年为新区144个项目提供了代办服务,代办项目金额达779亿元,重大项目跟踪服务代办率达92%。

共享信息,全域化服务方便民众

走进南京江北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大厅导航机等智能化设备清晰醒目,在企业登记自助服务一体机前,不时有办理企业注册登记的人员取机器打印的营业执照。在政务中心内的公章刻制区域,通过一台电脑、一个印章机,几分钟就能刻完一个公章,立等可取,俨然一个智能化服务超市。

“行政审批服务需要智能化,要让信息和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南京江北新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王冉介绍,江北新区正在全力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目前,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可以在8小时内在线审核完成,企业开办、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网上数字化申报、全程不见面审批。今年以来,采取“不见面”形式备案项目359件。改革至今,已发放电子施工许可证95张,完成企业设立登记网上预审9563件,快递送达审批结果累计32014件。

行政审批局在江苏政务服务网建设新区网上办事大厅,公开权力事项5083项,其中6大类业务项共987项,不见面审批事项942项,不见面审批率达到95.44%;公开公共服务事项344项,其中涉及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一网通办”试点事项90项;办事企业及群众可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在线提交材料,审批人员在线审核,实行全程电子化审批,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同时,将启用行政审批服务微信小程序,结合新媒体手段,为群众提供办件政策、流程、材料在线咨询及在线沟通等服务。

除了窗口服务平台的智能化、场景化创新,在服务方式和体系上也大胆创新。江北新区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由行政审批局牵头研发“数字化联合图审管理平台”系统。今年1月1日,系统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通过数字化平台,开创了建设、消防、气象、人防各条口多图合一、数字申报、集中受理的新型审批模式,将原来4个专业累计审查时限50个工作日左右缩短为7个工作日出首审意见,最终实现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审查机构、审图专家全部在线操作,企业从报审到领取合格图纸“不跑一趟腿”“全程不见面”。

江北新区将权力“瘦身”,为自己“减负”,优化构建起扁平化、一体化的行政审批及政务服务体系,不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群众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2017年新登记企业超过1万家,平均每天增加近30家企业。

“我们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将审批时间压缩再压缩,流程精简再精简,让速度和时间赛跑,充分激发国家级新区创业创新活力,真正做到‘让企业创业受尊重,让百姓办事不求人’。”陈光辉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