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贵安旅游“井喷”:靠“丽质”也靠打扮

2018年09月28日 10阅读 来源:贵安新区报

  自设立以来,贵安新区就着手精心打造由山川、湖泊、绿廊与城镇完美组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通过全域生态化、全域景观化、全域特色化、全域一体化的“全域四化”发展模式,使贵安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中的田园”和“田园中的城市”,也为新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典范。这期,跟我们来论论——

  贵安新区旅游井喷,靠啥吸引游客?

  贵安新区旅游模式贵在“新”。开发旅游市场,贵在创新。新区建设伊始,就在创新上下功夫,探索全域生态化、全域景观化、全域特色化、全域一体化的“全域四化”发展模式,打造山水之都,田园之城,使之成为国际休闲旅游度假新高地。如:新区启动了“十河百湖千塘”和“五区八廊百园”工程,构建“五区为底,八廊通联,山城相嵌,景观通贯”的生态绿地系统,打造“满城入画全域绘景”的城市经典。只要进入贵安新区,就给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贵安新区旅游模式贵在“异”。在很多地方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人造景观的情况下,贵安却不走寻常路。如在党武镇龙山村,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吴中蕃故居被整修如“旧”,房屋外观与内部布局和几百年前如出一辙;在麻郎村石头寨,整村搬迁住进现代化社区,而那些老旧的石头地基木板房被修缮保存,成了异样的旅游资源,成了村民们乡愁记忆。虽然许多村寨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能够代表寨子各自文化内涵的符号元素统统被保留和传承。

  贵安新区旅游模式贵在“特”。有特色别人无法仿制才有生命力。新区重点建设党武、湖潮、马场、东盟小镇等20个特色小镇,以“一路一景、一村一特、一山一品、一水一韵”为主线,使游客每到一个小镇都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像北斗七寨旅游度假区项目,依托破塘、龟山、平寨等“北斗七寨”,赋予每个寨子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将其打造成一个集布依文化创意产业、绝美山水田园观光、特色民俗文化、婚庆产业、田园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度假区。

  贵安新区旅游模式贵在“独”。做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贵安优势明显。新区建设的“进口商品直销中心”,这在其他地方真少见,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购买世界名品,还可以体验保税展示,品鉴世界美食,使贵安更显“国际范”。新区借助“南方大数据中心”的优势,通过“旅游+大数据”不断推出独特的旅游项目和服务。在VR与旅游结合的主题乐园里,游客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还能实现与未来的对话。新区智慧旅游的应用更是有效解决了自助游服务与移动用户需求的对接。

  来了贵安就不想走,走了也在梦中留。贵安新区旅游从一张白纸开始实现井喷式增长,取决于新区管理层的超前思维和高起点站位。只有不断求新求异求特求独,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才能使贵安旅游继续保持井喷式增长。起舞山水间,逐梦大旅游。真心希望贵安旅游不断朝着“贵州省旅游集散与服务基地、西南山地生态旅游与休闲度假目的地、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既定目标努力前行。

  用全域旅游擦亮贵安旅游名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需求也快速增长,旅游业方兴未艾,前景广阔。贵安新区高标准打造全域旅游,适逢其时。很多人都知道,贵安新区是国家级新区,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高歌猛进,取得了显着成绩。而贵安新区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也表现不俗。实际上,发展旅游业,与促进经济发展、创新发展并行不悖,而旅游业发展,也能起到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甚至旅游业发展就是经济发展。

  贵安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定位于“贵州省旅游集散与服务基地、西南山地生态旅游与休闲度假目的地、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贵安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新区坚持绿色发展,生存环境改善了,新区变得更宜居了,这就是贵安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贵安新区绿色发展与发展生态旅游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

  贵安新区促进旅游业发展,打造全域旅游,着力探索全域生态化、全域景观化、全域特色化、全域一体化的“全域四化”发展模式。这让新区变得更美了,让农村的路变宽了,房变美了,环境干净了,也让村民们告别祖祖辈辈生活的石头地基木板房,住进了现代化的社区;与此同时,也帮村民们留住了乡愁、留住了记忆,如对历史建筑修旧如旧,那些村寨文化内涵的符号元素统统被保留和传承……

  发展旅游业,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带领当地民众脱贫致富,这也是实施精准扶贫、推进脱贫攻坚战役的一个重要切口。所以,发展旅游业,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最终能够惠民利民。

  在这个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游客的要求更高了,游客有了更高的消费体验、旅游体验需求。全域旅游也就是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贵安新区致力全域旅游,打造更有吸引力与生命力的旅游产品,这是在精准对接升级了的旅游消费需求。

  通过促进旅游业发展,致力于全域旅游,能够擦亮贵安新区这一张旅游名片,让世界更好认识新区,让新区更好拥抱世界。而旅游环境改善,给贵安新区带来了人气,也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从而吸引更多投资,盘活一些衍生产业,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让贵安新区能够走得更远、更好。

  让贵安旅游更具有人文魅力

  2018年上半年,贵安新区接待游客296万人次,同比增长20%,其中过夜游客达2.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9%,多项旅游经济指标再创新高。相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云漫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人数达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万元,是新区上半年旅游接待量最大的景区。

  贵安新区不仅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优势,而且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据了解,从目前的考古资料可知,距今3.8万年开始,便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直至今天,人类活动从未断绝。数万年的人类活动,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又自成一体,构成了今天贵安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

  伴随着贵安新区蒸蒸日上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令世人瞩目。诚如上述数字显示,贵安新区整体呈现出旅游市场井然有序。而且,还有更真切的游客体验:各项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游客满意度普遍较高。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各方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畅享自然及人文享受的平台,而且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事实上,依托区域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贵安旅游可以更上一层楼。首先而言,科学完备的规划是基础。据悉,文化旅游产业是贵安新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就提出了要打造风景游赏体系与景观风貌系统;而且,还研究出台了《贵安新区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可以说,这些均是发展贵安旅游的政策支撑。

  其次,发展旅游业应牢牢把握文化之魂。诚如媒体有言,“文化遗产缺失,旅游产品将失去个性和特点,风景失去灵性、城市缺乏底蕴、旅游缺乏魅力,发展旅游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于贵安新区而言,发展旅游业也应做好“文化+”文章。以乡村旅游为例,就应大力扶持历史文化名村、特色村寨、民俗风情、特色遗址、生态休闲等。

  再者,推动全域旅游离不开全民支持。一则需要人人提高文化修养,毕竟在全域游大背景下,山水花草树木皆为景色,更包括人,个人文化修养提升了,也会推动整个区域旅游形象的提升;二则需要人人提高文明素质,既要当好旅游形象大使,更应善于当好景区保护员、文明引导员;三则应该大力培养引进旅游专业人才,以适应新时代旅游发展的需要。

  在游客眼里,贵安新区,一年四季,总有赏不完的风景,看不够的诗画田园风光。正所谓“风景这边独好”。繁荣旅游产业市场,既是经济发展大事,更是民生福祉大事。新时代,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契机,因此,贵安当紧紧抓住机遇,依托自然资源与人文优势,让旅游更具有人文魅力,让游客留下忘不掉的美好印象。

 “生态+”让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贵安秉承“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宗旨,严守“生态、发展”两条底线,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打造大生态的“红利”直接在全域旅游产业迸发生命。

  从“一张白纸”开始发展旅游,到2017年底,新区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达484.5万人次,同比增长27.5%,旅游综合收入达25.92亿元,同比增长29.6%。人气旺了,新区焕发活力,“生态+”的观念也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得以更新,创造出不竭的内生动力。以全域旅游,实现新区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生态+”让贵安的幸福来得就是这么简单!

  “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仅仅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新区重点建设党武、湖潮等20个特色小镇,打造产业链,实现产城景文融合互动,推进田园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既保持乡村肌理、田园风貌、原汁原味,又合理嫁接现代功能设施,以“一路一景、一村一特、一山一品、一水一韵”为主线完善提升规划设计;启动“十河百湖千塘”和“五区八廊百园”工程,规划构建“五区为底,八廊通联,山城相嵌,景观通贯”的生态绿地系统等,既让新区生态底色更加厚重,更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有效的全域旅游能聚集人气商机,带动现代生态农业和农副产业加工、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等行业联动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地方发展与城市文明有效相融。建成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瑞士小镇、东盟小镇、VR小镇,重点打造的云漫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二期工程,依托万亩樱花而打造的玲珑水乡·樱花公园等文化旅游项目,重视地方风土人情、居民素质建设等,有助于全面提升贵安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等,坚持大数据理念,贵安引领智慧旅游发展。坚持多元化方式,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坚持一个核心,围绕“一站式平台”建设;坚持开放共享,打通数据资源壁垒。贵安提高建设标准,突出发展内涵,探索乡村资源资本化运作、村庄品牌化经营新路,发展“美丽经济”,“20分钟进贵安,30分钟看风景”,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实现了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下好“一盘棋”,建立大格局。“生态+”管理的变革最终指向,是服务能力的提升和监管效率的提高,民众的获得感上升便是最好注脚。起舞山水间,逐梦大旅游。贵安旅游这一盘棋步步为营,向着“贵州省旅游集散与服务基地、西南山地生态旅游与休闲度假目的地、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既定目标努力前行,从战略高度着眼着手着力、做大做强,全域发力,让人们感受到快乐、幸福,描绘着新区美好的明天。(鱼予)

  “大数据+”重塑旅游产业新模式

  贵安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奇景,古韵悠长的人文底蕴,着力打造“满城入画全域绘景”的城市经典。另外,贵安新区也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示范区,始终把大数据作为主要竞争力和主导产业。可以说,贵安新区在大数据和旅游领域的优势二者兼具,坚持大数据理念,引领智慧旅游发展,贵安新区将打出一张响亮的“大数据+旅游”的金字招牌。

  想要大数据和旅游资源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离不开用大数据打通旅游全产业链条。简单来说,就是要统筹了解贵安新区的景点、餐饮、酒店、旅行社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大数据,合理引导游客在贵安新区的吃住行游购娱,确保他们获得最佳的旅游体验。用精准的数据计算,避开景点人流扎堆、酒店客满无房等严重影响旅游心情的问题发生,借助大数据的支撑,提高贵安新区全域旅游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大数据的重要特点就是“精准”,通过比照大数据,可以将游客群体具化到每个人,根据年龄、兴趣爱好的不同,推介个性化旅游路线。比如喜欢科技的游客,可以推荐他们到VR小镇一睹为快,喜欢花卉植物的游客,可以推荐他们到平坝万亩樱花园、贵澳农旅产业示范园感受鸟语花香。将大数据转化为旅游服务场景,引导游客在行前、行中和行后都能够享受到精准多元的服务,既可以合理引导游客错峰出游,又能够充分做好旅游服务资源的科学调配。

  有道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擦亮贵安新区“大数据+旅游”的招牌,就要对那些违规经营行为说不。大数据分析好比是鹰眼系统,能够敏锐地观察到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在大数据时代,商家想缺斤短两偷奸耍滑是难以实现的,一旦游客觉察到上当受骗,就可以非常便捷地将信息进行反馈,唯有信息的公开透明、才能够保障公平公正的旅游体验。

  大数据产业的出现,给旅游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在过去,扁平化的旅游市场盈利模式有限,过分依赖于门票经济,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拉动。而基于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游客的吃住游购提供各种选择,摆脱了景区受门票经济的牵制,促进了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

  2017年,贵安新区完成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达341.79亿元,新区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达48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5.92亿元。这三个漂亮的数据可以解读出很多内容,大数据将打破传统旅游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重塑旅游产业新模式。正如专家所言,大数据是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旅游大数据完美契合了大数据海量、多样、快速、价值的特点,既有市场需求亦有发展空间。贵安的民族风情和前沿科技的结合,无疑可以使游客沉醉其中,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