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分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等几个概念
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含义最为宽泛,这两个概念之间也有差别:绿色经济的范围稍微窄一点,绿色发展的范围更宽一点,它们都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低碳经济强调一方面降低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形成低碳效益。循环经济和循环发展主要强调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简称“3R”原则。
二、为何要强调绿色发展
(一)应对全球资源能源危机的需要。全球资源在人类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日益减少,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资源越来越少。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年、60年和100年左右耗尽。资源能源危机集中体现在人类对资源能源的激烈争夺上。几百年来,世界大战以及地区性战争或冲突,大都是围绕能源的争夺展开的。由于苏联是一个典型的能源依赖型国家,美国就通过控制国际石油市场、压低石油价格使苏联经济受到重创。海湾战争是围绕石油展开的,美国为什么老盯着伊拉克、伊朗这些国家?因为这里有石油。它也同时盯着朝鲜,但从来没有真想要打朝鲜,原因之一是朝鲜没有石油。全球最容易引发战争的热点地区,往往有丰富的资源,这不是偶然的。事实上,整个人类历史也主要是围绕资源争夺展开的,工业化以前主要是争土地而打仗。为什么要争夺资源能源?因为资源能源是工业化、城市化的“血液”,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资源能源越来越稀缺。
为什么现在要强调绿色发展?就是要应对资源能源日益短缺带来的挑战,通过绿色发展达到节约资源能源的目的。最近若干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强调绿色发展。欧盟在2013年前拟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保持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奥巴马上台后就推出了“绿色经济复兴计划”。日本在其绿色经济方案中提出,要扩大绿色经济市场,对环境友好型企业实行零利率的贷款政策,创造100万个新的绿色就业机会。韩国提出了“低碳绿色增长战略”,实施“绿色工程”计划。这反映了世界各国对资源能源矛盾日益深刻的认识。
(二)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需要。全球环境危机集中体现在全球气候变暖上,现在世界各国正在采取一些一致性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在过去的100年中,由二氧化碳等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0.3℃~0.6℃;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C~4.0℃。关于全球气候是否变暖还存在争论。如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绿色低碳发展是西方国家的一个阴谋,我们没有必要随着这个阴谋起舞。这其实不是一个阴谋,而是一个阳谋,各国都在公开博弈。有的人说,全球是不是真的变暖未可知,也许以后还会变冷。也有人认为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造成地球变暖最重要的原因。其实,二氧化碳只是当今世界用来解释地球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工具或手段,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实际上是要解决地球资源和环境不可持续的问题。不管以后地球是否变暖,只要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多数人认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了问题,即使地球以后变冷了,假的也变成真的了,因为新的绿色低碳规则、秩序和观念由此形成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欧盟要收航空碳税,美国2020年后要收碳税,很难挡得了。这是一个大趋势,而且他们占据了世界道德高地。
我们强调绿色发展,实际上是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事实上,全球环境总体上在恶化。地球变暖可能有的人有感觉,有的人没感觉。南方的人有感觉,北方的人可能觉得变暖了更好。地球变暖只是环境恶化的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现在自然灾害频发,海啸、地震、水灾、旱灾年年都有。工业污染已经扩散到南极;大批原始植被被破坏,大量生物物种遭到灭绝;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人类自身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UNEP2009年鉴》指出,全世界每年产生超过20亿吨废物,发达国家每人每天丢弃的固体废物达1.4公斤。与水文气象相关的气候灾害如暴风、洪水、干旱自1950年以来发生频率显著增加。2000~2007年,这些灾害发生的频繁度以每年8.4%的速度增长。至少25个国家的整个森林系统几乎完全消失,另外29个国家的森林系统退化了90%。
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比如雾霾等空气污染,已导致一些外国人不愿来中国工作,即使来了也要求很高的补贴。中国环境规划院估计,在中国13亿人口中,每年有40多万人因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疾病而死亡。水污染也很严重。过去很多河流和小溪是可以游泳的,现在很多河流和小溪已不能游泳了。还有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据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调查,我国37%的国土遭受水土流失之害,年均土壤侵蚀量达45亿多吨,是全球年侵蚀总量的1/5。近几年,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比如四川德阳什邡事件、江苏启东事件等,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
(三)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持续的需要。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还没有结束。要走出危机,需要有新的技术,尤其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的突破,也需要有新兴产业的成长或新增长点的形成,而新兴产业中有些就属于绿色发展方面的产业。
全球经济危机演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金融机构破产,如雷曼兄弟破产;第二个阶段是主权债务危机,如希腊等“欧猪五国”的主权债务危机;第三个阶段是国际货币体系危机。目前尚处于第二个阶段。危机为什么呈这种演化趋势?因为危机刚开始爆发时,一些金融机构资金链断了,亏损破产。亏损破产怎么办呢?政府发债来救这些金融机构。政府救到一定程度后结果把自己也救进去了,出现财政收不抵支。在出现主权债务危机后,政府最后还有杀手锏,那就是印钞票。钞票印多了,就会出现货币体系危机。
危机何时能走出来,主要看两个条件是否具备,一是技术变革是否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制度变革是否取得重大进展,制度变革包括全球治理结构改革以及主要经济体的制度变革。每一次危机都会带来一次技术革命,现在正在酝酿新一轮技术革命。新的技术革命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方面。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就属于绿色发展的范畴。这场危机要走出来,还要靠绿色发展。通过绿色发展培育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说绿色发展也是应对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需要。
(四)应对经济增速下滑挑战的需要。中国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持续高速增长阶段已逐渐结束,现已开始步入中速增长阶段,10后可能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大势,也是各国工业化城镇化达到一定阶段后的规律性形象。具体说,2014~2020年GDP平均增速可能是6%~8%,2020-2030年GDP平均增速4%~6%,2030年以后则可能是2%~4%,就像当今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目前,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
经济增长阶段转换后,中国经济的出路在哪?其中一个重要的出路是发展绿色经济。通过发展绿色经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竞争力。
(五)发展绿色经济能带来多重效应。发展绿色经济能带来如下多重效应:一是经济效应。通过开展碳交易,如开展清洁机制项目交易,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发展低碳技术,培育出新的低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据预计,全世界绿色市场价值将从2005年的2972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2万亿美元。过去10年杜邦公司通过节能减排使产能提高30%,能耗降低7%,温室气体减排72%,节省成本20亿美元以上。二是环境效应。通过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使氧气和水蒸气增多,使废气排放减少,能带来环境效应。据调查测算,使用10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可节约1.8吨标准煤;每年使用太阳能电池1000兆瓦,每年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三是社会效应。通过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能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联合国环境署指出,在2012~2020年间,政府每投入10亿美元用于发展绿色能源,可创造3万个就业机会。四是道德效应。强调绿色低碳发展,可在在国际上占据道德制高点,塑造新的形象品牌,提升国家软实力。
三、正确理解绿色发展
(一)绿色发展的本质。绿色发展的本质是发展模式的转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类开始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型。此前,人类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没有将绿色发展或二氧化碳排放作为发展的约束条件,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想怎么排放就怎么排。但自《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人类开始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原来的发展轨道上增加了一个约束条件:二氧化碳排放开始有了一个限量,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各国共同约定,在2050年前将温升控制在2℃以内,据此测算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总量分给各个国家和地区。
(二)绿色发展的特征。很多人将绿色发展简单理解为“三低”,即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其实,这“三低”只代表了绿色或低碳,而不能完整代表绿色发展或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是绿色和发展的叠加和有机统一,除了“三低”之外,还要有“三高”,即高效率、高效益、高循环或高碳汇。只有将“三低”与“三高”加在一起,才能完整体现绿色发展或低碳发展。加上“三高”后,政府和企业推进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就有了。有的地方要建设“零碳城市”或者“负碳城市”,这是不现实的。零碳、负碳在理论上可以这么说,但真要付诸实践,则经济上不可行。因为实现零碳或负碳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如果经济上不可行,技术上再先进也没有用。
(三)绿色发展的核心。绿色发展的核心是提高碳生产率。碳生产率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公式:
碳生产率=制度(产值或国民收入/二氧化碳排放量)。
这个公式就把绿色发展或低碳发展最核心的东西高度概括了。
(四)绿色发展的目的。绿色发展的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单个家庭中,很多人恨不得把什么东西都留给自己的孩子,但作为社会人和政府,则经常为了追求当前的GDP、财政收入和政绩,而不顾子孙后代的权益。这都需要通过绿色发展来扭转。
四、绿色发展的分析框架
为了理清绿色发展的对策思路,必须建立一个清晰的逻辑分析框架。前面提到的碳生产率公式就可作为绿色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
公式中的分母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越少,则碳生产率越高。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有:第一,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第二,优化产业结构;第三,发展低碳交通;第四,发展低碳建筑;第五,增加森林碳汇;第六,倡导低碳生活。
公式中的分子是产值或者国民收入。产值或者国民收入越多,则碳生产率越高。增加产值或者国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有:第一,推进技术进步;第二,提升人力资本;第三,促进产业升级;第四,优化空间布局;第五,塑造和提升品牌。
同时,还有一个同时影响分子和分母的重要系数——制度。通过制度变革或创新,一方面促进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另一方面增加产值或者国民收入。制度主要包括文化制度、法律制度、组织制度(如市场组织等)和政府政策等。
五、中国推进绿色发展面临的障碍
(一)目前所处发展阶段不利于绿色发展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重化工业快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比较多,环境保护压力比较大。同时,中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阶段的中期阶段。2012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是52.6%,根据国际经验,只有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后才相对稳定下来,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至少还有十多年,还要大量消耗资源和影响环境,推进绿色发展比工业化城市化已经完成的西方国家要难得多。
(二)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不利于绿色发展
中国的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是一个高碳结构,能源消费尤其处于“高碳”状态,化石能源约占90%左右,其中煤炭约占68.7%,电力生产78%依靠燃煤发电。而煤炭恰恰又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源头。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每燃烧一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这为推进绿色发展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国际分工格局不利于绿色发展
“微笑曲线”的两端是研发、设计、品牌、营销,附加值比较高,消耗资源比较少,环境破坏比较轻,而中间是加工制造,附加值比较低,但消耗资源比较多,环境破坏比较重。我国正好处于资源环境压力大的“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随加工制造业不断向中国转移而加重。2004年,中国的净出口产品生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3%,这主要是由中国的贸易顺差和中国经济相对较高的碳排放强度引起的。而且,许多国家不顾我国承担了大量污染国际转移的事实,让我国承担更多的碳减排责任,国际分工格局不利于我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四)人口多不利于绿色发展
中国面积不小,但人太多,近14亿人口,这么多人要生存和发展,必定要消耗资源能源,要影响环境。所以,在国际上我们要争取人均碳排放权,因为每个人都应有碳排放权,但碳排放权多也意味着我们的资源环境压力比较大。
(五)发展模式的锁定不利于绿色发展
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发展道路,存在“路径依赖”,具有“锁定效应”。发展模式难改,深层次的原因是与发展模式相适应的制度没改。制度中最重要的是政府职能。只有将政府从经济型政府转向社会型政府、权力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发展模式才能转型。但政府职能转型阻力很大,转型意味着既得权益的丧失,政府直接抓经济工作有很大的利益,抓社会和环保工作则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政府趋利避害的结果的是宁愿抓经济工作,而不喜欢抓社会和环保工作。这种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显然不利于绿色发展。
(六)一些观念不利于绿色发展
观念应先于行动,之所以绿色发展没有得到顺利推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相应的观念还没有形成,甚至还存在很多阻碍绿色发展的观念。如“先污染、后治理”、“中国地大物博”等观念就不利于绿色发展。还有一种阴谋论也阻碍了绿色发展。如有的人认为绿色低碳发展是西方国家的一个阴谋,我们没有必要随着阴谋起舞,他们走他们的路,我们走自己的路。这种不适应世界潮流的观念也成为我国绿色发展的障碍。
六、推进绿色发展的主要途径
按照前面提到的碳生产率公式,推进绿色发展的途径可分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分母)、增加产值或国民收入(分子)、推进制度变革(系数)三个方面。
(一)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
1.控制能源消耗总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首先,控制能源消耗总量。2013年1月,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形成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要求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用电量控制在6.15万亿千瓦时左右。尽管控制能源消耗总量还有一些不同意见,但在当前这种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下,控制能耗总量别无选择。
其次,优化能源结构。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来自电力行业,而在全世界所有的火电厂中,煤电就占了72%。因此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提高绿色低碳能源的比重,逐步降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比重。同时,从消费侧鼓励新能源的消费,限制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
再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后,实现同样的产值,只需消耗较少的能源,就可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消费了世界20%的能源,只创造了世界10%的GDP。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美国相当,而GDP仅为美国的40%,GDP与日本相当,而能源消费总量是日本的4倍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
2.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淘汰高碳产业
第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很多,像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都属于绿色低碳产业。对这些产业要通过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等予以鼓励和支持。
第二,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尽快淘汰高碳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比较急迫的是限制和淘汰业已存在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这项工作难度很大,因为谁都想最好淘汰别人,别淘汰自己。淘汰是有代价的,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很大。
3.发展低碳交通,淘汰高碳交通
交通是能源和工业之外碳排放较多的一个领域,交通排放占总排放的1/4左右。现在路上的车越来越多,这些车都要用石油等能源,都要排放二氧化碳。因此,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新能源汽车,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排放的汽车。要加快发展低碳的轨道交通。要鼓励大家绿色出行,多步行和骑自行车。同时,要通过优化交通布局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比如,北京拥堵很重要的原因是空间布局不合理。
4.发展低碳建筑,淘汰高碳建筑
建筑也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建筑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需要建很多房子。如果采取绿色低碳的建筑材料,进行绿色低碳的建筑结构设计和小区布局结构设计,节能减排的效果就很好。一些绿色低碳设计的小区和建筑,可以减少70%的碳排放。同时,要对现有的高碳建筑逐步进行淘汰或者改造升级,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付出一些成本或代价。
5.增加森林等碳汇
二氧化碳还可以通过吸收而减少,森林、草地、湖泊、湿地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这就涉及到碳汇的问题。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可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亿吨碳。2008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超过了20%,提前一年多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但总的来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还不高,质量也有待提高,荒漠化还在不断扩展。要想通过碳汇吸收二氧化碳,就必须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遏制荒漠化,保护海洋,保护湿地,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6.倡导低碳生活
绿色低碳发展与每个人有关,每一个人都是碳源,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产生二氧化碳等排放。现在有的单位开始采取行动,倡导大家短途尽量不开车上班,三层以下不乘坐电梯,随手关灯,装节水器,下班后关开水器,节约用纸等。每一个人践行,累积起来,是一个巨大的节约量。
(二)增加产值或国民收入的途径
1.推进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中,清洁煤技术、碳捕获技术、碳封存技术、碳汇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能源利用技术、生物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绿色低碳技术能产生双重效果:一方面能提高生产率,增加产值或国民收入,从分子上提高碳生产率,另一方面能培育绿色低碳产品,优化能源和产业结构,从分母上提高碳生产率。
2.提升人力资本
技术进步和创新依赖于人才,人力资本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绿色低碳人才或人力资本的增加,一方面可以直接增加产值或国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碳排放的减少。目前,我国绿色低碳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要大力培养和引进绿色低碳方面的人才,并充分利用好这方面的人才。
3.促进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指产业从低端向高端转化,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化,从资源和劳动密集向技术和知识密集转化。产业升级可以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之所以西方发达国家资源环境压力较小,原因在于它们已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没有多少碳排放。我国还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碳排放比较多,故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必须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来促进产业升级。产业升级还意味着附加值的提高,可以带来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增长,从分子上提高碳生产率。
4.优化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优化可以优化配置资源,可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和减低二氧化碳排放。如一些低碳发展试点省市在制定试点方案时就没有考虑这方面的内容。优化空间布局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优化总体空间布局,如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二是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即将人口合理聚集在一定区域内;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即相对集中布局工业园区;四是优化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做好各种交通的衔接。空间布局优化后,可以产生集聚效应、规模经济、网络效应,能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5.塑造和提升品牌
品牌可以提高附加值,可以占据制高点,可以提升综合竞争力,可以增加产值和国民收入。掌握了品牌,就掌握了“微笑曲线”的两端,就可以把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更落后的国家去,就可以把转进来的污染再转出去。因此,要大力发展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家、品牌园区等。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同时影响这两类途径的途径,那就是制度,即碳生产率公式中的系数。制度包括文化制度、法律制度、组织制度、政府政策等。
七、推进绿色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战略层面的对策措施
1.气候谈判战略
二氧化碳是流动的。全球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必须采取统一行动。自《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为了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各国开了很多会,制定了很多国际规则。对我国来说,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和行动,承担自身的国际责任,另一方面又要争取和维护自身应有的权益,在国际上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坚持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争得应有的碳排放权,为我国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赢得空间和时间。
2.国家能源战略
能源消耗是影响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源一直是世界各国博弈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面临的能源短缺压力很大。那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在进入到我国目前工业化阶段时,面临的环境条件比我们好得多,因为它们当时的人口规模较小,还可以通过殖民掠夺和扩张来获得能源。而我国人口规模世界第一,本国的能源不丰富,又不能再搞殖民掠夺和扩张,必须通过被部分国家控制的国际市场去购买能源。我国要推进绿色发展,就必须要有国家能源战略来保障。一方面,要在国际上打通一些能源战略通道,保障能源进口;另一方面,要加强能源战略储备,开辟新的能源来源。
3.国家金融战略
绿色低碳发展与金融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国际货币一般都有一个锚,当初英镑的锚是煤炭,美元的锚1971年前是黄金,1971年后是石油,故有石油美元之说。今后新的世界货币的锚是什么呢?很可能是碳排放权,因为碳排放权是今后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要想在未来世界中占据一定位置的话,就必须考虑将人民币与碳排放权连在一起,尽管这样做面临很多困难,但别无选择。可以说,这可能是今后最重要的国家金融战略。
4.国际合作战略与第一个战略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战略就是国际合作战略,即在全球绿色发展潮流中,我国如何与不同国家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在碳排放权的博弈中,全球分为几大集团:一是欧盟,欧盟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上很积极,原因是他们想在绿色低碳技术上占据制高点,以与美国的信息技术相抗衡;二是美国,奥巴马上台后在绿色低碳发展上改变了以前较消极的态度;三是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所谓“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这些国家具有一些共同利益;四是石油输出国,他们不太喜欢绿色低碳发展,因为这会减少石油的消费,损害其利益;五是一些小岛国,因为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后,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了他们的土地,所以他们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很积极。在这种复杂的博弈关系中,中国怎么合纵连横?其中与美国的关系处理非常关键,在绿色低碳发展上,我国与美国有部分共同利益,可共同对付欧洲,同时我国也与美国在争取碳排放权上存在竞争,在这方面又可以与新兴国家形成战略联盟。
(二)战术层面的对策措施
1.思想保障
意识或思想引导行为。先有文艺复兴,后有工业革命;先有“五四”运动,后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先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后有伟大的改革开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也要求我们每一个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都要有自觉的绿色低碳意识。可通过学习培训、讨论、各种媒体的宣传等培育各种主体的绿色低碳意识。
2.体制保障
要想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就必须理顺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管理体制,特别是理顺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国土部、能源局、林业局、海洋局等相关部委的责权利关系,减少内耗,形成合力。同时,要高度重视一些相关行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作用。
3.机制保障
推进绿色发展有两种基本机制:一是行政机制,二是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在此之前行政机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行政机制有较大的副作用和后遗症,因此运用行政机制要适度。市场机制是一种成本较低、效率较高且相对公平的机制,故今后应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如碳交易机制、污染排放权交易机制等,加快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加快制订和实施生态补偿条例,健全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4.考核保障
在确定了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之后,就要将其分成若干个具体指标,包括减排指标(如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其他污染物减排指标)、增绿指标(如森林覆盖率、碳汇等指标)、资源能源指标(如能源总量控制指标、能源结构优化指标、节约利用和提高效率指标等)。然后将这些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主体,明确各个指标的考核权重,特别是在整个考核体系中,加大资源环境方面指标的考核权重。同时,根据考核结果依规进行奖惩,使推进绿色发展者受益,使破坏绿色发展者受损。严格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刑事责任的追究制度,加大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5.规划保障
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就要制定水资源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能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通过规划明确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目标、原则、思路、工作重点和行动措施。要做好绿色低碳发展规划与地区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规划的衔接。规划一旦制定出来,就要严格执行。
6.法规和标准保障
要完善现有的与绿色低碳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修订完善《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加快制定和实施相关的配套法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自然资源保护、碳交易、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新法律。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标准制定和完善工作。同时,认真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总量红线”、“效率红线”和“纳污红线”)、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
7.政策保障
在法规和标准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政策引导对绿色低碳发展很重要。通过政策鼓励和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主体和行为,限制和惩罚违背绿色低碳发展的主体和行为。因此,应尽快制定和完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等。
八、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在经济方面可具体落实到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一方面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可促进经济发展。下面重点分析促进哪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一)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是一个大家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目前,我国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中只占10%左右比重,传统化石能源仍然占90%左右。新能源比重偏低的原因之一是新能源发展的成本偏高,原因之二是传统化石能源的垄断限制了新能源的发展。但目前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全球技术革命,其中最核心的是新能源技术,这会使新能源发展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新一轮改革也会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垄断形成冲击。尽管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因为前几年各地大规模上项目,造成了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等问题,目前正在经历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但新能源产业在经过这次痛苦的调整后,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低碳产业,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认可。现在很多消费者在买任何产品时都开始关注这个产品节不节能、环不环保、绿不绿色、低不低碳,如果符合这个条件的话,价格贵一点也要,如果不符合的话再便宜也不要。因为节能环保涉及到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同样是房子,如果房子边上有山有水有好空气,价格立马上去,如果旁边是垃圾场、臭水沟,价格起码降1倍以上。可见,环境很值钱,而且消费者非常认这个价值。二是世界各国的政府都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政府政策鼓励是有含金量的,给你减税免税就意味着直接挣钱,简化各种程序也意味着节约成本。
(三)生态产业
生态产业也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包括林业、现代农业、水务产业、沙产业等。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经济手段。发展生态产业一方面可实现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可产生经济效益。如农业本身可产生碳汇,具有生态循环效果。虽然部分农业也有一些污染,但农业总体来说仍属于绿色低碳产业。特别是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现代农业,一方面附加值较高,另一方面又具有绿色低碳效果,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四)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属于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低碳产业,而且附加值高,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互联网正在升级,物联网正在大发展,云计算、框计算也在大发展,“三网合一”的体制也在取得突破。这意味着信息产业正在迎来第二次发展的春天,更大的突破可能还在后面,今后如果将互联网与物联网顺畅连接起来,就会产生很多新的消费空间和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同时对整个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五)绿色制造业
绿色制造业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制造业。目前,大多数制造业是不绿色低碳的,消耗了过多的资源能源,产生了过多的环境污染。故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若制造业转型升级成功,成为绿色制造业,则前景非常广阔。对企业来说,同样是生产一个杯子,如果一个企业能比其他企业更绿色、更低碳、更节能、更环保地生产出来,成本又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则这个企业就能占领新的市场制高点,就能获得新的竞争力,就能够发财。这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六)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个大家族,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现代传媒产业、教育培训产业等。文化产业不需要消耗多少资源能源,环境影响也很小,所以是绿色低碳的产业。同时,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很高,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故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在向学习、快乐、美丽等需求方向升级,满足这些需求,正是文化产业的功能。
(七)健康产业
健康产业包括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产业和养老服务业等。这些产业一方面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故发展潜力比较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追求快乐、健康、长寿,需要这个行业来满足。人们在选择生命与财产面前,一般会优先选择生命,因此能满足这个方面的需求的产业无疑具有越来越大的需求。
(八)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主要指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前者包括餐饮、商业等,后者包括金融、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为什么大?因为我国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需要有生产性服务业与之相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大都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多是绿色低碳产业。如立体化、信息化、快速化的现代物流业就可以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