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苏苏州高新区以创新为魂促高质量发展

2018年10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国际商报

  近日,《苏州高新区瞪羚企业培育实施意见》《苏州高新区上市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发布,计划书要求,到2022年,苏州高新区力争集聚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瞪羚企业150家、瞪羚培育企业200家、上市企业超30家,引领带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2017年,苏州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41亿元,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15年来,全区科技发展资金从2000万元增至6.6亿元,增长33倍。  

  "大院大所"齐发力

  多年来,"大院大所"一直是苏州高新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去年,苏州高新区新增了北航苏州创新研究院等21家重量级创新载体。其中,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占到50%。加上此前集聚的"中字头"、"国字头"大院大所,全区拥有各类重大创新载体100余家。

  中科院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5年前落户苏州高新区后,吸引了10多家与地理相关的研究载体和多家产业转化企业跟进。数据显示,去年,苏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8.5%,全年获批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16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全区已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其中有阿里巴巴创新中心、e帮创、众创营、创客街等6家国家级孵化器,拥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超1200家。

  2014年,中移(苏州)软件技术公司初创时只有10多人,当下已发展成有1300人规模的大型创新团队,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超过70%。未来几年,该公司将形成过万人的产业集群,并在自身产出100亿元的同时,在周边形成100亿元的配套产业。截至目前,全区高层次人才已达2.52万人,引进领军人才超900人次,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7人,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72人,苏州市姑苏领军人才135人,获批江苏省双创团队10个。2017年,苏州高新区获批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到2020年实现硕士以上人才超3万人,引进和培育各类领军人才超2000人的目标。

  苏州高新区将开拓与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国内外重点高校及中科院系院所合作,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和应用性研究、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和人才交流等工作,到2020年,新增30家重大创新载体(平台)。

  优势领域求突破

  苏州高新区加速"高新制造"向"高新智造""高新创造"跨越,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军民融合、智能制造5个产业进行突破。

  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公司是一家专注体外诊断产品(IVD)研发、产销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至今已承担5项国家和省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现有产品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AE-24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SA-12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从2014年实现销售以来,销售额连续4年每年增长幅度超100%。有望在5年内,建成中国本土化学发光免疫诊断产品的领先企业,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领头羊"企业。

  苏州科达科技公司致力以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视频应用解决方案,为政府及企业提供可视化沟通与管理方案。科达在视频会议行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2.4%,紧随华为其后排名第二;在视频监控行业,科达跻身前三,成为该领域很有影响力的品牌。

  在苏州高新区,苏州力神电池"21700动力锂电池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入选2018年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阿特斯在全球率先采用第4代光伏"湿法黑硅技术"进行产业化应用,为2018年国家"领跑者"和"超级领跑者"基地研发并推出10款满分领跑组件;固德威新一代光伏逆变器在59个国家的杰出设计产品中脱颖而出,获全球顶级工业设计奖项"2018年德国红点设计奖";佳世达、西门子等6家企业智能生产车间入选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名单;长光华芯等一批"民参军"企业形成全领域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军民结合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的新高地。数据显示,2018年1到7月份,苏州高新区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8%。

  为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苏州高新区出台《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末,全区GDP年均增速保持在7%左右,年进出口总额保持在410亿美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7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左右,建设用地地均GDP达75万元/亩。

  全球青睐的热土

  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主管机构首次走出北京,在苏州高新区建起第一个京外专利审查分中心;2012年,苏州高新区获批成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试验区,省级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和苏州知识产权法庭等先后落户,形成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同时,高新区与全国股转系统共建太湖金谷,建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新三板"金融小镇,引进各类投资机构430余家,管理资本规模超800亿,建立市区联动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区内企业累计投保科技保险总保额超过1100亿,降低了融资门槛和投资风险。

  食行生鲜是一家2012年成立,从苏州高新区走出去的生鲜电商公司,其首创的生鲜农产品C2B2F流通模式,以社区智慧微菜场为服务点,大规模基地直购和集约化冷链配送,以"互联网+菜篮子"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买菜方式。目前,平台已拥有蔬菜水果、鱼肉蛋禽、粮油副食、零食洒水等11个品类4800多个品种,涵盖了居民日常所需。食行生鲜CEO张洪良说,苏州高新区优良的创业投资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精准有力的科技金融支持,为我们创业、企业飞速发展带来强大的助推作用。

  2017年3月,苏州高新区出台《"才聚高新智汇虎丘"人才引育工程的若干措施》,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特色产业人才、社会事业人才和产业基础人才等给出优厚政策。其中,对重大创新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综合扶持经费;对入选的创业领军成长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成长奖励。同时,苏州高新区在国内率先开发运行手机App和PC网站"双通道"模式的"智汇苏高新"人才智慧应用平台,用"互联网+人才"工作模式,推出"线上申办+电子认证"模式的"智汇苏高新"人才电子服务卡,整合13类46项服务举措,提升人才服务的便捷度和满意度。高新区组织举办"才聚高新智汇虎丘"创新创业大讲堂、主题沙龙等活动,扶持培育"创业精英协会""博士后联谊会""太湖群鹰会"等人才团体,启动"智汇苏高新"人才会客厅,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