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制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
《中国制造2025》
“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概念在欧洲乃至全球工业业务领域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认同。西门子作为德国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以及全球工业业务领域的创新先驱,也是“工业4.0”概念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各个领域渗透,制造业成为了信息技术的最大受益者。实施《中国制造2025》,关键战略举措之一是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发挥好制造大国与互联网大国结合的特殊优势。成都作为西部制造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在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方面,已经进入快车道,为产品销售、信息收集、技术合作等创造条件。当前,应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根据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新常态实际,进一步搭建技术研发、经营创新、品牌推广、要素优化的平台。
搭建技术研发平台
以“众包”或“众创”方式、虚拟设计等网上形式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是制造类企业借助互联网吸纳社会科研力量的新形式,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很多。如一著名跨国公司拥有9000多名研发人员,却在一新产品开发上迟迟不能取得进展,而公司将开发的意图放到网上后,却引来全球上百万的技术人员参与,一周内就成功解决。成都数量众多的中小制造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队伍和专业人才,新产品、新技术的瓶颈制约非常明显,走传统的合作道路,成本高、局限多,如果能够通过互联网向社会众包,可以打破这一制约。
搭建经营创新平台
借助互联网重建经营模式,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人员精干化、营销方式网络化、生产消费融合化、售后服务低成本化,已经在很多方面打破了传统的管理和销售,协同制造成为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只有运营总部而没有生产车间的网络企业或虚拟企业开始出现。小米公司只有几千人,在几年时间做到近千亿销售,公司估值达到400多亿美元,而联想做了20多年,估值才100亿美元左右,充分显示了制造业与互联网结合的威力。小米利用互联网将研发、生产、消费、服务融为一体的实践,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即“消费生产者”,彻底颠覆了生产企业研制和开发产品,产出后再到市场寻找消费者的模式,使生产者与消费者融为了一体。消费者直接参与制造的过程,使生产与消费不再错位。成都市的企业如果能够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将打破研发的瓶颈。
搭建品牌推广平台
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做企业形象和产品销售广告,不能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互动,容易导致投入高而效益低的问题。产品云平台的建立,使工业大数据应用贯穿营销、服务全过程,企业生产、市场需求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条件的形成,成为生产辅助决策的强大支撑,大大弥补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鸿沟,使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推广更精准,取得的效果更明显。目前,通过互联网可以深度了解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认知度,可以根据数据精准判断消费者的动机和行为,高的甚至达到90%以上,大大减少了品牌塑造的盲目性。成都地处内陆,拓展国内外市场的难度本身就比较大,如果普遍在互联网上建立推广平台,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搭建要素优化平台
有形的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交易成本高,而通过互联网搭建的要素平台,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源支撑和服务保障,将在许多方面取代传统的要素市场,有利于创造企业优化要素配置的优质渠道。目前,许多企业的人员招聘、资金筹集、产品协作,已经与互联网对接,对企业要素重组和高效配置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如有企业已经由过去90%以上的产品靠自己生产,转向90%以上在全球配套,整个生产过程通过互联网使其仿佛在一个车间,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产品集成组装等全生产过程的协同性增强,精准制造、零库存、即时生产等梦想,已经由核心企业独享扩大到所有配套企业共享。成都虽然形成了小的配套环境,但与沿海相比,发育程度明显更低,不少企业碍于这方面的原因,投资不得不谨慎。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要素优化平台,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