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湖北30家高新区形成沿江布局产业带

2018年10月16日 10阅读 来源:湖北省科技厅

  目前,湖北有12家国家高新区,18家省级高新区,基本上形成了沿长江、汉江布局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近五年来,湖北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例均超过30%,高于全省水平13个百分点。高新区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代表。

  一是高新区成为全省特色优势产业的最集聚区域。全省高新区坚持特色化、高端化、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已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和新兴产业培育的策源地。光电子信息、汽车、磷化工、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持续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速布局,网络直播、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二是高新区成为全省科技创新的最有效抓手。夯实创新源头,构建了涵盖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及新型研发机构等的多层次自主创新体系。同时,全面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探索推进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加快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建设,有效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三是高新区成为全省创业发展的最活跃载体。全省高新区全面支持双创载体建设,共有孵化器500余家,形成了集孵化服务、创业投资、创业活动、创业导师等于一体的创业服务链条,举办了双创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等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的双创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双创氛围。2017年,高新区新增注册企业3万余家,近130家企业入选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榜单,诞生了斗鱼网络、奇米网络等一批独角兽。

  四是高新区成为全省体制机制改革的最前沿阵地。全省高新区深入开展先行先试,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高新区密集出台“新黄金十条”“瞪羚十条”“自贸十条”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十条意见》《天使投资基金设立方案》《“放管服”改革初步方案》等政策,均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