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政策托举多元服务 成都高新区打造“创业生态圈”

2018年10月17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网

  10月15日,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主会场成都高新区菁蓉汇内落下帷幕。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初心使命,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自1988年诞生以来,就燃起了创新创业的火炬。


  在成都高新区,高达500万创业奖励的“金熊猫人才计划”,不断升级的“创业富民计划”以及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诸多措施,让创业与就业双向联动、互为增益。通过政策驱动、创业带动、援助推动等方式,创业与就业工作全面推进,一个良性的“创业生态圈”在这里初步形成。 

  产业加速发力 助力青年创业就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时代,无论是孵化园、创业场,还是大学校园里都能看到寻梦、圆梦的创业者身影,而青年大学生是其中的主力。

  亮相今年“双创”活动周的“小贩”机器人就是来自成都高新区的大学生创出来的。“我们团队里大多都是成都电子科大的学生。”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CEO黄山介绍,“小贩”机器人的研发人员全部都是90后,多数来自于国内外知名高校。

  从高校走向社会,团队成员都未感不适。“毕业前我们就想好了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同样是电子科大的学生,蒋忠珍08年毕业后就和很多同学一样选择到天府软件园工作,并在此落户定居。“天府软件园从A区都发展到G区了,高新这10年真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在蒋忠珍工作的天府软件园内,入驻有IBM、华为、阿里巴巴、马士基、腾讯等2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还有极米科技、咕咚运动、百词斩等一大批新锐公司涌现。园区内活跃着600余家企业及6万余从业人员。

  在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2017)》中,成都高新区急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领域人才。根据国内知名猎头平台近日发布的《2017-2018年度猎头行业发展白皮书》,2017年,猎头做单最多和岗位需求量最高的行业均为IT互联网行业,成都猎头数位列猎头分布榜第四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

  老外帮老外找工作 全球创客扎根成都

  信息化使全球资源加快流通,作为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源,人才的全球流动也日渐频繁。

  去年开始,一家“老外帮老外”找工作的成都公司——老外HERE,以近乎“开挂”的速度频繁出现在全国及海外媒体聚焦下。这个创立于2015的人力资源公司,目前已将业务从原本的“帮老外找工作”、扩展到“跨文化交流”、“国际文化活动”、“海外招聘”、“外籍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

  “成都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生活舒适、环境包容,政府的人才政策给力。来中国创业生活的优秀外籍人才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成都。” 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的英国女孩葛燕希(Daisy)介绍,2017年,“老外HERE”共收到外籍人才简历18300份,其中大部分是硕士以上学历;全年累计服务外籍人才357人次,涉及教育、互联网、游戏、消费类电子、生物制药、制造业等多个行业;为2家四川省“千人计划”企业提供外籍人才引进服务,为3家“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国际化战略咨询;举办外籍人才活动32场。

  作为成都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区域,成都高新区正多方位培育国际化创业土壤,高水平推进新川创新科技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国内唯一对欧综合合作平台“中国-欧洲中心”建设,还拥有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创新设立“外籍人士创新创业之家”,为外籍人士的生活、工作提供一站式国际化服务。 

  扶持百姓创家业 推动创业促就业

  人才优先发展为建区之本,生活城市建设为活区之源。成都高新区的蜕变不仅得益于全球英才的创新助力,更离不开当地居民的辛勤劳作。如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帮助草根创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是创业就业工作中的重点难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成都高新区全面开展创业带动就业。今年46岁的全大勇曾是一名返乡农民,2007年回乡创业到如今,他的成都俊杰速递有限公司年营业额已经达到1150万元。2015年,全大勇当选为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创业富民协会首任会长。说起今天的成绩,全大勇说:“这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当年的四万五让我走上了致富之路。”

  在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很多人都知道顺江社区有个钟德洪“大好人”,专帮“双困”家庭。钟德洪原是一名普通建筑工人,因意外事故导致下半身肌肉萎缩。2008年,在“创业富民计划”的政策扶持下,钟德洪和一些残疾人朋友,开办了成都递梦保洁公司。截至目前,递梦公司已接纳30多名困难人士就业,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再就业难题。此外,钟德洪还帮助其他的残疾人士创业就业。目前,他们已经帮助其他4名残疾人开办了两个残疾人创业项目。

  政策托举多元服务 打造“创业生态圈”

  在大学生创业就业方面,以成都市就业创业示范基地(高新区)为核心,辐射天府软件园(创业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创业学院等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基地;同时还建立了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载体。2017年初,《成都高新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支持校地协同创新创业。截至目前,已建成包括成都高新区青年(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软件园创业场在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超2万平方米,共吸纳聚集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1200个,累计带动大学生就业超过6800人。

  在基层,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率先在全市打造第一家街道级“肖+众创空间”,入驻企业近200家;合作街道打造“创业富民计划2.0”,累计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2600万元;芳草街道“政社合作”更是作为双创服务社会化样板,引领示范作用显著。今年5月《成都高新区关于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实施办法》出台,通过设立“创业吸纳就业奖励”等方式,促进就业,基本形成对各类群体全覆盖的就业政策体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