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玲)10月23日,“创益浦东——品牌公益项目训练营”收官,7个公益项目脱颖而出,成为浦东公益品牌的样本。这是新区首次通过“训练营”的形式,让专业公益团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更善于传播自己,以引导更多人理解公益、践行公益。
此次训练营是浦东新区公益组织项目合作促进会为广大公益组织搭建的又一学习交流平台,自今年9月启动以来,通过公开招募、需求访谈、专题分享和模拟实训等环节,为各大公益组织强化了公益品牌和传播意识,确立了一批优秀的项目样本。
促进会秘书长林怡琼告诉记者,虽然浦东的社会组织数量众多、涉及领域广泛、业务能力突出,但在品牌塑造和项目传播方面依然处于弱势。因此,促进会根据各大组织的实际需求,特地邀请了上海市社会科学院调研部主任凌燕、资深TED培训导师丁智刚、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总干事徐选国等专家为公益项目进行点评,帮助大家树立起公益品牌意识,使公益事业吸引更多关注和支持。
阅读越精彩青少年读书服务中心的“亲子阅读俱乐部”项目在此次训练营中有了很大的收获。中心负责人孙嘉告诉记者,尽管亲子阅读项目在社区、企业里已经实施多年,但项目如何可复制、可推广,让更多人喜欢并加入进来,这个问题困扰了她很久。“凌燕的专题讲座让我对项目品牌有了新的认知,我们立足亲子阅读,但我们同时做的是人群的聚集。我们从4名志愿者开始,发展到了如今的1200多名志愿者,越来越多的家长在项目中从参与者变成了志愿者,有付出更有收获。通过训练营的指导,我们对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亲子阅读是突破口,社区共创才是我们的目标。”孙嘉说。
乐耆社工服务社的“耆乐晚年长者生命教育”项目也在训练营得到了优化和提升。负责人周欢表示,一个好的项目应该具备影响力和传播力,而服务社多年来所服务的那些老年人团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播途径。“接下来,我们不仅将对受助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比如针对高龄老人、大病初愈老人等设计更加适合的课程,而且针对一些已经上过我们课程的老人,也要通过一些更为新颖多变的形式保持学习效果,让他们形成团队互助意识,并带动更多的人以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老年生活。”
丁智刚认为,浦东的众多公益团队都是埋头实干型,缺少必要的展示技能,好项目也可能无人知晓。因此,导师在训练中给出了很多“灵魂的拷问”,让公益团队从无数已经实施的工作中抬起头来,思考初心,更好地梳理出项目自身的聚焦点,在回答“为社会解决了哪些问题”的时候可以击中要害,并通过带有创意的演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科技突飞猛进,但公益所做的往往是那些冰冷科技以外具有人情味的东西,这就值得公益界静心思考和梳理,默默地发挥平民英雄的作用。”丁智刚说。
此次训练营出炉的7个样本将进行集中展示,并获得优先推广,以鼓励越来越多的公益项目向着专业化的方向不断提升。除了训练营活动,今年,促进会还建立了“公益服务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编写了《益·智手册》,举办了“益·智”沙龙等主题讨论会等,不断提升新区公益组织的专业化水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