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浦东文化高山要变成连绵群岭

2018年10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时报

  本报讯 (记者 曹之光)昨天,“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打造文化高地”浦东新区文化工作推进会在民生艺术码头举行。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副市长翁铁慧,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等出席。推进会上,翁祖亮与翁铁慧共同启动魅力长三角·2019上海浦东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采购大会开幕装置。

  翁祖亮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入阐述文化的重大作用和重要地位,提出了“兴文化”的使命任务。李强同志指出文化是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发出了把“上海文化”品牌打造成为金字招牌的鲜明号召。中央和市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浦东在新时代推动文化大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浦东深入推进“四高”战略,向着卓越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承载区迈进,必须把文化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响文化品牌、打造文化高地,用鲜亮清澈、营养美味的文化之水滋养人心,建设更有魅力、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人文浦东。打造文化高地,要充分挖掘凸显浦东特质的文化“源头”,积极建设更加开放融合的文化“码头”,着力构筑更具标识度的文化“龙头”。要始终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导文化发展方向;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当好服务文化发展的“店小二”。翁祖亮最后表示,浦东不仅要堆起文化高山,而且要变成连绵不绝的群岭,将浦东打造成为文化创作更活跃、文化活动更繁荣、文化产业更兴盛、文化品牌更响亮的人文之城。

  为未来浦东文化发展指明方向

  今年以来,围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部署以及“四大品牌”建设要求,浦东新区深入实施“四高战略”建设,开展“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打造文化高地”专项调研,文化高地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文化惠民取得新实效,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有效提升。

  新区文化工作推进会分为“文化品牌擦亮新名片”“文化平台集聚新能量”“文化惠民取得新实效”三个主题板块逐一展开。记者在会上获悉,经过半年多专项调研,浦东形成了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总报告和对标研究篇等10个子报告,并在此基础上转化形成6项政策成果,为浦东未来5至10年的文化发展指明方向、夯实基础,强化文化制度供给,为文化治理提供制度支撑。

  其中,《浦东新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打造文化高地的实施意见》定位于未来5至10年指导全区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集全区之力把浦东建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承载区的总目标,重点推进特色文化集聚带等8项重大建设任务,提升“文化+”融合发展等4个文化集聚平台能级。

  《浦东深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未来三年要着力推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服务能级等10项主要任务,经过三年提升,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现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

  《浦东落实“市文创50条”的实施办法》推出“浦东文创16条”,明确电竞产业、影视产业、数字内容、文化贸易、演艺、文化装备等6个核心板块,力争使文化创意产业支柱性产业地位更加凸显、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13%以上。

  此外,《浦东文化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提出包含1套文化空间配置标准、两条文化发展轴线、11个文化空间集聚区等结构内容的空间布局规划。《关于加强浦东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政府管理职责,健全文物认定、评估流程以及实施分类管理、差别补助的方法。《浦东文化统计概览》分7个板块介绍浦东文化建设主要数据,今后将每年出版一期,持续记载浦东文化发展情况。

  发布“六个一批”文化成果

  新区文化工作推进会透露,除了转化形成政策性成果,浦东还具体完成了“六个一批”文化成果:

  一批文化原创作品,包括原创音乐作品《浦东交响》、电视剧《大江大河》、电视剧《大浦东》、琵琶组曲《乐鸣东方》、大型纪录片《浦东传奇》、出版物《浦东非遗和不可移动文物图典》、纪录片浦东第一系列、纪录片浦东非遗三部曲之一《浮生六味——舌尖上的浦东》、报告文学《浦东史诗》、原创歌曲《旗帜飘过百年》《火种》《今天的中国》等。

  一批文化活动品牌,包括浦东文化艺术节、浦东文采会、读书会、上海沪剧节、上海生活魔术节、“一带一路”电影周、上海国际文化装备博览会、ChinaJoy展会、上海艺博会、天猫双十一狂欢夜晚会等。

  一批文化空间品牌,包括建设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浦东美术馆、浦东群艺馆、陆家嘴融书房、张江戏剧谷、唐丰苑文化客厅、望江驿文化客厅、上海之巅文化空间等。

  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包括举办上海市“美好生活”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构建四级公共文化配送服务网络体系,提升1252个“家门口”服务站文化能级,打造陆家嘴图书馆融书房等四个城市书房,打造新场古镇电影cosplay体验基地和江南文化新片场。

  一批文化领军人物和龙头文化企业,包括首批引进易中天、葛剑雄、郎朗等10位文化名家入驻浦东,并组织赵季平、叶小纲、印青、关峡等一批国家级文艺名家到浦东采风。引进BAFTA、信德、宋城演艺、抖音、罗辑思维、steam游戏发布平台,推动哔哩哔哩、趣头条等独角兽成功上市。

  一批改革开放成果主题展示活动,包括举办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主题展、摄影展,TELL+Pudong大型舞台式演讲、不忘先烈红色经典诵读、浦东红色文化汇演等活动。拍摄“开放浦东 梦想之城”宣传片,将浦东形象片送至维也纳参加联合国上海周展,浦东优秀摄影作品送至俄罗斯、白俄罗斯、新加坡、西班牙四国文化中心展览。

  除了发布已有成果,推进会上还成立文化高地建设专门委员会,集聚SMG、世纪出版集团、中华艺术宫、上海观复博物馆、阅文集团、喜马拉雅FM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理事单位,构建区域化党建文化资源平台。委员会将以项目化方式,在文化行业领域统筹协调相关市级单位和驻区单位资源。通过轮值理事的方式,首批推出“高雅艺术走基层”“青少年进艺术场馆”“阅读浦东”3个项目。

  此外,推进会上还举行第二批文化名家入驻浦东颁证仪式。陈薪伊、谭元元、卢昂、赵聪等11位文化名家正式入驻浦东,进一步扩大浦东文化的“朋友圈”。

  文采会创新长三角公共文化供需对接

  作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对接平台,魅力长三角·2019上海浦东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采购大会也在前两届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机制,扩大服务范围。本届文采会以“文化联动长三角,服务送到家门口”为主题,来自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32个文化机构参加,通过集聚长三角文化资源,探索建立长三角城市群的文化协同发展机制,创新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供需对接模式。

  对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要求,浦东推出“家门口”文化服务站3.0标准,在功能布局上要求不少于“一场、一厅、一栏、多室、上墙”的标准配置,在建设标准上统一标识、保障人员、需求导向、共建共享,配送文化内容资源,配置数字资源盒、自助数字图书借阅设备,推出“一村一居一舞台”项目。根据3.0标准, 本届文采会在总计1000多个项目的服务菜单中,首次面向“家门口”推出千元以下“文化惠民菜单”。300多个千元以下项目涵盖文艺演出、培训讲座、艺术导赏等十大门类。基层文化单位可通过团购方式,摊薄各类文化主体的服务与采购成本。

  此外,本届文采会还改变过去直接补贴的方式,由街镇和居村根据不同层次需求点单,区级财政予以一定比例的补贴。改变以往文化产品招投标采购难以突破的情况,主办方事前与各方面沟通,形成“产品认证清单”,文采会上可完成简易招投标采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