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如皋高新区:以“创”为核的十年磨剑

2018年10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新华网

  十年,可以很年轻。离开温柔的怀抱,开始拥有独立的思考和步伐;十年,也可以很成熟。不断地积累充沛着生命的能量,全力拥抱下一个黄金时代。

  十年,在如皋主城区东南部77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演绎了从无到有、从疏到密、从兴到壮的奋进征程。软件信息产业横空出世,服务外包产业风生水起,多家国字号平台抢滩登陆,高新技术企业开花结果……如皋高新区,正以“创”为核,迎合着高铁时代的强劲节奏,紧抓获批省级开发区的机遇,领跑如皋高新技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创研智造的发展高地

  先进制造业是如皋高新区的脊梁。在高新区内,企业自主科技攻关、高新区倾力帮扶的互动成为创新路径的良性循环。

  2012年,美籍博士孙智江归国创业,在如皋成立海迪科(南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对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纳米光电 工艺和设备等系列产品进行深度研发和产业化,打造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领域的新载体。

  “公司从不在技术创新上懈怠。”海迪科办公室主任王海军说。一方面,海迪科引进高端人才组成近30人的研发团队,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团队申请专利,将每年6%的销售额投入研发。目前,海迪科已拥有百余项专利。另一方面,高新区积极牵线搭桥,为海迪科引进项目 ,组织专业团队为企业进行“省重大成果转化”等政策的申报,争取创新经费和渠道,帮助企业将全部精力投入在市场开拓和技术突破上。

海迪科实验车间

  世睿电力科技经过四年的酝酿,在高新区帮助下拿到80亩地,并注册了江苏世睿集团,旗下四家子公司将形成从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制品、电力设备的智能储油柜,到工程服务的完整产业链,集中对应市场。

  产学研的紧密合作为世睿科技的创新打开了一扇窗。看出企业急需高分子、电器电子专业的人才,高新区积极牵线,为世睿科技介绍了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以及上海应用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相关教授,并时常举行高校教授座谈会,加速校企对接与科研落地。“政府很理解企业对创新迫切的渴望,并对创研难点给予到位的帮助。”世睿科技总经理马小兵感慨。

  厚植企业创新沃土,不断育出科研能量。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园,导入高端人工智能项目,发展数字化模具产业……在这十年,如皋高新区始终致力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园企上下一心,以创新使命时刻催马扬鞭,步伐行稳致远。

  精准招引形成资源强磁场

  引进先进理念、优质项目、高端人才以及各类要素,十年间,高新区创出了资源集聚的“产业之林”。

  从“招商会上做宣传”到引入专业合作,高新区的精准招商换挡前行。去年,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全面托管如皋软件园,双方在产业培育、项目招商、金融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成功引进企业——炫一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小咖秀、秒拍、一直播,这些熟悉的APP正是一下科技公司旗下的视频领域产品。去年,一下科技借助如皋的区位、政策以及人才优势,在高新区设立江苏公司,承担其内容运营、客服和审核的业务。“一下总部在北、上、深都设有不同的业务中心。在如皋设点,以高铁为线,可以迅速与北京上海形成呼应。”一下科技行政经理秦辉伟说到。

一下科技办公区

  10月,一下科技投资15亿元在如皋成立的科技视频产业园将开工建设。这座产业园将带动100余家视频经济公司、5000多个网络直播工作室的陆续入驻,打通移动视频生态全产业链。

  在精准招引下,目前,全区形成了以超达装备、海迪科光电、珂黎艾净化技术、中科新源、瑞龙半导体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产业和以中软国际、一下科技、SAP、顺丰速运、携程信息为代表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在一系列人才政策鼓励下,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省“双创”人才、南通“226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团队登录高新区,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产学研基地群英荟萃,高新区正在成为集聚各类人才的强磁场。

  产城融合,宜业宜居

  2010年,在高新区还被称为“软件园”时,先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便入驻高新区,致力于数据处理、呼叫、电话营销等服务外包业务。8年时间,公司先后为美国安克诚、巴黎欧莱雅、瑞典宜家、意大利古驰等知名企业提供客服外包服务。

  高峰时400个服务坐席全满,劳动密集型企业格外看中工作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在与高新区共同成长的8年里,先锋信息科技人力资源部经理薛菲深感这里的舒适感渐渐升温。在日益肥沃的经济土壤上,一系列基础设施和精神关怀“长”了出来。

先锋信息科技里人工坐席繁忙

  “刚入园时公司要帮员工租房找地方住,而现在,高新区内就有餐厅与宿舍。”薛菲说,宿舍的房租、水电、物业费用全部加起来只需100多元,拥有独立卫生间,公司还出资为员工宿舍安装了空调。高新区餐厅里一餐需10元左右,公司予以每月200元的补贴,对于入职客服来说,一个月的工资几乎等于“净赚”。除此之外,高新区工不忘对职工的关照,经常组织员工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和体检等一系列活动。

  不仅仅是高新区的企业,城市居民也能切身感受到,“生活感”正随着产城融合的趋势令人如沐春风。一系列高档住宅让投资者、创业者居者有其屋,大润发、沃尔玛等大型商超和邻里中心应有尽有。

  对创业者而言,高新区以政府资金支持为杠杆,建立“母基金”,设立相关产业子基金,吸引各类金融资本,对高端人才、优质项目的前期孵化、后期产业化进行引导培育,营造创新创业的资本沃土。

  与高铁时代一起飞翔

  在如皋高新区软件园二期,一座总面积为1600㎡的创新体验中心即将开放。以时代的镜面映照着园区风貌,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到高位引领,带来产业集聚,携手共赢未来,展示着如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新区焕然活力的形象,描绘着如皋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前世与今生、远景与未来。

如皋高新区创新体验中心内景

  盐通高铁的开通,让高新区高铁南站开出的动车,在37分钟内可直达上海虹桥枢纽,也将发展的接力棒迅速传递给这座陆海江的黄金交汇点,让高新区内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有了更多就近取“才”的优势与机会。

  高铁时代,驰载人文。10月27日,2018“一带一路”软件行如皋峰会将拉开序幕。来自软件行业的专家学者、重点企业、全国重点软件园区代表、平台和金融服务机构将聚焦如皋、放眼全球,研讨构建“一带一路”软件和信息服务合作的中国方案,推动本地产业和相关企业在“一带一路”这项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在加速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论道中,加速助推如皋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我们将不断放大高铁效应,开启‘二次创业’的腾飞之路。”如皋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得利表示。高新区将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聚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核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型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现代化新城区”的“四区”建设,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把推进项目建设放在工作首位,加快研究出台极具吸引力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向着技术创新、知识转移、经济转型的形态蓬勃发展,打造以人为本的产业新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