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章磊)高品质生活离不开高品质教育,“家门口”的好学校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10月26日,“宜学曹路”项目启动仪式暨“办家门口的好学校”主题论坛在浦东新区龚路中心小学举行。
浦东新区教育局、曹路镇党委、镇域内学校及社区资源开放共享单位代表共同为“宜学曹路”项目揭牌。新区教育局、曹路镇政府共同向“宜学曹路”社会教育实践基地单位授牌。
主题论坛上,龚路中心小学校长蔡忠铭、浦东复旦附中分校书记兼副校长虞晓贞、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沛东等围绕“如何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做了主旨演讲。
曹路镇既是教育资源大镇,也是教育需求大镇。镇域内坐拥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第二工业大学、杉达学院等3所高校、17所中小幼学校,建成校区32所,教师队伍4500余人,学生总数超过5万人。根据规划,明年还将有几所幼儿园和小学校区开工建设,最终落地校区将达58个,预计师生总数超过7万人。
同时,随着曹路大居、新市镇、大学新校区等区域的开发建设,地区人口将持续导入,常住人口将达到30万,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更加强烈。如何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整合提升,满足群众对“家门口”好学校的需求,是曹路镇党委、政府近年来一直思考和着力推进的工作。
为此,曹路镇党委、政府以“大调研”为契机,在广泛听取学校、群众、驻区单位等的意见和建议后,在新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曹路实际,提出了“镇校携手、打造‘宜学曹路’新品牌”的工作目标。
曹路镇成立了支持“家门口”基础教育学区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曹路镇“一镇三校”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和《关于支持“家门口”基础教育学区化办学加快推进“宜学曹路”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的工作思路,发挥域内名校引领作用,聚集高校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和行政资源,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宜学曹路”工作体系。
“宜学曹路”项目正式启动后,曹路镇将按照既定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此项工作,重点推进“家庭教育支持计划”“社会教育实践基地共享清单”“幼中小课程优化计划”“优质校园长团队支持计划”等一批项目落地,借此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名校、强校,培育催生一批名校长、好教师,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化水平,营造青少年社区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建设宜居宜业宜学美丽新曹路提供不竭动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