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奋进改革路,建功新时代”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娄底经开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坐落在娄底中心城市以北,美丽的涟水河畔,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钢铁新城正在崛起。10月30日上午,“奋进改革路,建功新时代”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娄底经开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娄底经开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艳华向省、市主流媒体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来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
(15年过去,昔日的荒山滩涂,生长出一片经济实力强、开放水平高的经济园区)
(娄底经开区正以区域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的担当,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2003年,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开发建设,15年过去,昔日的荒山滩涂,生长出一片经济实力强、开放水平高的经济园区,并逐渐发展成全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市”创建中、在“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中、在“工业提振三年行动计划”中、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中,娄底经开区正以区域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的担当,以“三生三宜”战略为愿景,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一流开发园区。
(数年来,娄底经开区一步一个脚印,三年一个台阶,加速实现“弯道超车”)
(园区正在积极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经济强区和滨水新城)
持续发力 经济发展强引擎
从“工业立园、科技富园、生态美园”开篇谋划,到“坚持跨越发展,打造千亿园区”的战略转型,再到“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经济强区和滨水新城”的宏伟蓝图,娄底经开区一步一个脚印、三年一个台阶,加速实现“弯道超车”。
2012年,园区成功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了“一次创业”的预定目标,开启了“二次创业”的崭新征程;2015年,园区成功迈入全省“千亿园区”俱乐部,实现了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蜕变,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2017年,园区成功跻身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百强”,创新创业的激情在这里竞相迸发,财富智慧的热流在这里充分涌动。
到2017年,娄底经开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50亿元,是2003年的159倍,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6.2亿元,是2003年的142倍。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65.2%,新旧动能转换提速,转型发展大步前行;完成财政总收入19.6亿元,是2003年的48倍,税收占比93.4%,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完成进出口总额46.9亿元,是2003年的151倍,年均增长50%以上,对外开放有量有质有后劲。
今年1至8月,娄底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21%,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0.7%,完成财政总收入163845万元、同比增长29.7%;“3+1”主导产业集群快速形成,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到“十三五”末,娄底经开区有望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综合实力跻身全省产业园区“第一方阵”。
(园区的快速崛起,得益于精准定位的产业孵化以及“3+1”主导产业集群的创新布局)
(娄底经开区的快速崛起,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发展奇迹)
创新布局 培育“3+1”优质产业
产业是强区之本、发展之基。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快速崛起,得益于精准定位的产业孵化,以及“3+1”主导产业集群的创新布局。从2003年20多个项目签约入园,到2011年入园工业项目突破120家,规模工业企业达到50家。园区项目量质齐升,到2017年累计建设项目450余个,完成投资635.9亿元。
娄底经开区的快速崛起,也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发展奇迹。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工艺世界领先,三一集团液压油罐生产基地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电子陶瓷产业标准成为国家行业标准……通过优质产业带动,今年娄底经开区预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以上, 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高新技术产值增长2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0.5%以上。
薄板深加工产业稳步发展。按照“有新区域、新产品、新工艺、新园区、新链条、新环境、新社区”的要求,和华菱涟钢携手投资150亿元,着力打造占地4500余亩的薄板深加工产业园。以汽车板深加工、电工电器、建筑装饰型材产品为核心,推动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华安钢宝利、远大住工、三泰等21家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链内企业产值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8.9%。一个年消化钢铁产能800万吨以上、达到“千亿级”产值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持续推进。积极发展以三一集团中兴液压、法雷奥汽车空调、金华汽车、现代精密制造等企业为代表的,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及电力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为重点的全产业链条,链内企业产值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6.04%,加快建设“百亿级”产值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加速点亮“娄底智造”。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迅速壮大。按照“低投入进驻,低成本运营,高效益回报,高速度成长”的建设理念,占地3500亩的娄底市新能源动力电池和储能产业园基本建成,鸿瑞感光干膜、三泰复合钢等新材料、新技术持续研发,锂电池、石墨烯电极、快速充放电芯等高端新能源(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电将军、博盛、鸿跃、五江等13个重点项目今年已完成投资28.21亿元,链内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7.5%,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1.46%,一个“百亿级”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电力科技产业迅速发展。生态电力科技园正加紧建设,目前已有12家企业签约入园,还有10多家正在洽谈,有望年内入园落地25家以上。
(作为娄底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人们对于园区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区人民群众生活变得更加舒心)
跨越之路 打造经济强区和滨水新城
作为娄底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人们对于园区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近年来,娄底经开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力推进“三生三宜三变”的总体发展战略,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经济强区和滨水新城。
坚持产城融合,幸福家园越来越美。城市面积由2003年不足1.8平方公里拓展到20平方公里,金融商贸起步区人气旺盛,第一、二工业园基本建成,东部新区建设全面推进,沿河风光带、西阳街等城乡节点区域持续美化,园区成为娄底中心城区最具张力的城市板块。深入推进“绿化四年行动”和“城乡环境整治与建设四年行动”,建成园区道路25条75公里,绿化美化城乡道路30公里,整治河道16公里,19个行政村联片建绿。城乡用水普及率达92%,燃气普及率达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坚持民生优先,幸福生活越来越好。坚持把财政支出重点保障民生实事,新婚夫妻免费优生检测、45岁以上居民免费体检,失能特困人员生活财政兜底,越来越多的民生事项实现“政府买单”。大力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95万元和1.66万元,率先达到“小康标准”。推进脱贫攻坚,全区贫困发生率在1%以下。城市棚户区及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等民生工程,社区活动中心、“洁美庭院”、“幸福家庭”等民居建设成效显著,全区人民群众生活更加舒心、更为体面、更有尊严。
坚持创新管理,幸福社会越来越优。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近3年来年均投入资金1500万元,持续化解大班额问题,“天网工程”全面建成,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实现网格化管理,“平安园区”“和谐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新时代下,娄底经开区将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担当,深化改革,持续开放)
“发展为第一要务”,新时代下,娄底经开区将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强化担当、深化改革、持续开放,着力将园区打造成最适宜创业的高地、最适宜居住的福地、最适宜旅游的胜地,全面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经济强区和滨水新城。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12万经开区人民将继续用昂扬奋进的姿态谱写出经济实力攀升、生活富裕安康的园区发展新篇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