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高新区。
今年1—9月,全区新引进一二三产业项目282个,合同资金497.69亿元,固投资金242.02亿元,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1个。
第三季度,我区签订招商引资正式合同额224.43亿元,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160.94亿元,在谈项目投资额2604.65亿元,党政主要领导接待拜访企业444家,4项指标按权重折算合计85.8分,在全市38个区县中名列第一。
荣昌招商引资工作喜讯不断,在10月24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苏州科逸住宅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九次方大数据集团公司和重庆农信生猪交易有限公司等61个项目落户荣昌,总投资达130亿元,凸显了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勃勃生机。
今年以来,我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要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一号工程”,重点围绕“3+1”支柱产业,坚持“抓小不放大”招商理念,突出智能装备制造招“群”、食品医药招“强”、轻工陶瓷招“大”、农牧高新招“优”,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精准发力
端稳企业在荣投资“指向针”
今年5月,西洽会在渝举办。期间荣昌共引进项目55个,协议投资总额449.53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招商引资“黑马”。
利用西洽会、智博会等平台,今年以来,我区举办重大招商引资签约活动3次、推介会7次,成功引进惠达卫浴、金意陶、奥福陶瓷、日丰卫浴陶瓷等一批补链、扩链、强链项目。
“突出特色,精准攻坚,我区主动融入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将每一次重要活动都看作一次招商引资‘洽谈会’。”荣昌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德伟说。
围绕国家高新区、国家货运机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三件大事”,我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成渝产业配套,保持定力全产业链招商,坚持装备制造招群、食品医药招强、轻工陶瓷招大、农牧高新招优,编制产业链图谱,着力引龙头、补链条、壮集群,让招商引资活力持续迸发。
招商引资工作硕果累累、高歌猛进,与我区激流勇进的“干事创业”氛围密不可分。
坚持一切围绕招商干,一切盯着项目转,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率先垂范,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多次带队在北京、浙江、广东等地拜访企业、洽谈项目,接待客商。今年1-9月,区主要领导接待、拜访企业859家,项目洽谈参与度达70%。
同时,我区明确1名区委常委和1名副区长分别担任荣昌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副书记,组建六大招商组团,成立四大产业办,落实25名专职招商人员,聘请28名招商顾问,搭建潮汕商会等20余个平台,组建专班,形成专案,积极开展敲门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并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机制,加大招商项目会商、跟踪、督办力度。
正是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中,我区逐步建立形成党政主要负责人“总牵头”、四大家班子成员“齐上阵”、部门镇街干部“全参与”的大招商格局。
紧抓招商引资工作不放松,荣昌不断开阔招商思路,创新招商理念方式,既注重数量的扩张,又保证质量的提升,在招商引资的大潮中奋勇争先,力促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华丽蝶变。
强化保障
给足企业落户荣昌“定心丸”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打造最佳投资“洼地”,荣昌在优化投资环境上下足了功夫。“如果说我区主动对接、积极洽谈是企业投资荣昌的‘指向针’,那么全区强而有力的政策、用地、资金、基础设施等要素保障,无疑是给企业项目落地荣昌一颗‘定心丸’。”李德伟说。
今年3月,我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在荣企业可充分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顶着国字号‘金字招牌’,相关补贴有了质的提升,企业发展的信心更足、动力更强。”重庆凯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益晖说。
近年来,我区先后出台《荣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上市(挂牌)的扶持政策》、《出口退税政策》、《荣昌区建设新兴工业城市人才支持政策》等众多支持政策,并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给予专利补助和技改资金扶持,对重大、重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政策等,为助力企业发展开足了马力。
“近两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高层次在源源不断里‘流’入华森制药。”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洪涛介绍。
2017年我区出台《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从购房补助、健康体检、人才津贴、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优惠条件,让华森制药成为医药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
在“荣昌区首批高层次人才名单”中,华森制药就占据了14席位。2017年以来,该公司还在各项激励政策的感召下,吸引了12名高层次人才“安家落户”。
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推进,荣昌高新区工业用地日趋紧张。为加强用地保障,今年6月,荣昌高新区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并印发了《荣昌区招商引资工业项目集约节约用地及简化审批程序的通知》(下称《通知》),进一步明确工业项目供地原则、供地要求及优惠政策,强化工业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荣昌高新区新引进购地自建项目平均投资强度每亩达349万元;入驻标准厂房和盘活利用闲置厂房工业项目64个,使用面积32万平方米。
此外,我区还着力发挥高新区国家级平台的承载优势,着力深化要素供给价格改革,为企业降成本、扩市场、增效益提供最直接、最廉洁、最满意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切实体会到满满的“获得感”。
深耕服务
做实企业扎根荣昌“好口碑”
“我们最正确的决定,就是选择了荣昌的这个地方!”游洪涛曾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在他看来,华森制药从小到大的每一步,几乎都伴随着荣昌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扶持与帮助,华森制药的根已深深扎在荣昌的土地上。
2017年10月,华森制药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荣昌第1家,重庆第50家沪深上市的公司。从申报到审核通过,华森制药只用了13个月。在筹备上市的过程中,荣昌高新区及荣昌区级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背着公章,与公司的人员一起跑市级相关部门和国家相关部门,办好了各种证明材料,各种公章盖了100多个,创造了公司上市的“华森速度”。
中国规模最大的卫浴家居用品企业惠达卫浴于今年1月22日签约落户荣昌高新区。投资协议签订后,我区立即成立惠达工作领导小组,3月底就完成了748亩土地的征地、平场。
4月20日,惠达卫浴派人来荣昌办理工商注册,当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副本,让公司派来的工作人员目瞪口呆。
“企业少跑路、办好事、不添堵,才能进得来、留得住、做得大、能赚钱。”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落实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制度,旨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从去年10月起,荣昌着眼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倒逼“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政务服务“只跑一次,只找一人”改革,再次推动营商环境的大幅改善。
“只跑一次”,区行政服务中心通过成立企业服务中心、整合政务资源、优化办理流程、简化办理环节、融合线上线下等方式,已在289项政务服务事项上实现了“只跑一次”目标。
“只找一人”,荣昌高新区引进3家第三方代办公司,为园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环评、地勘、设计、咨询、监理、建设、税务、审计等全程代办服务,代办服务费用全由高新区承担,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0天。
规范权力边界、畅通诉求渠道,轻准入、重引导,多扶持、少干预,这是荣昌与企业共同的期待。近年来,荣昌把优化服务环境作为振兴实体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孕育形成最佳投资“洼地”,为企业做大做强增添了强劲动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