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11月2日20时35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记者从两江新区了解到,近年来,两江新区积极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科技创新,同时充分发挥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示范项目)核心区、重庆自贸试验区核心区三区叠加的战略和制度优势,通过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圈,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经济提质增效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今日,两江新区科技创新项目集中采访活动举行。记者 李文科 摄
创新助力两江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两江新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推动“3331”产业体系制造业与大数据智能化深度融合,截至目前,两江新区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0%,占工业产值比重达40%。
据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李洁介绍,目前两江新区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三大支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态势非常明显。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今年10月,重庆万国半导体成功生产出12英寸功率半导体晶元测试片,成功弥补了新区在芯片行业的空白。
数据显示,今年,两江新区电子信息全行业完成产值774亿元、增长19.4%。其中,集成电路营收增长106%,液晶显示屏、智能硬件、智能手机产值分别增长38.2%、59%和3.3倍。
与此同时,两江新区还以应用试点为方向,推进产业应用领域转型升级。其中,两江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平台基本建成,产业集群正在聚集,投资17亿元的京东方智慧电子系统智能制造项目实现了直管区整机零的突破,智能终端产业园区初具规模。
此外,汽车产业向绿色智能方向转型的趋势也愈发明显。今年以来,长安股份、长安福特等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1.2万辆、增长2倍;金康新能源汽车形成5万辆产能,并将于11月正式试产;日立汽车零部件工厂建成投产,车和家新能源汽车、安靠动力电池、众联驱动电机等项目也先后落地。
而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在鑫景玻璃建成投产、“重庆两江之星”火箭成功发射等成功案例的促进之下,两江新区装备制造全行业实现产值86亿元,增长12.2%。
打造开放式创新体系
据介绍,为加快把两江新区建设成为西部创新中心的“窗口”, 两江新区出台了一系列创新驱动发展若干政策,包括《重庆两江新区促进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试行)》《重庆两江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重庆两江新区促进知识产权发展办法》《重庆两江科技创新专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另外一方面,两江新区也在积极推动招商引资,补强短板,进一步完善创新链条。今年9月底,两江新区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正式签署共建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的战略框架协议,将开展高端研发平台、高新产业孵化基地和教育培训中心建设。
据介绍,该研究院将结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研专长以及重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需求,围绕现代物流、金融和金融风险管理、信息工程和技术、先进制造和材料等重点科研发展领域提供智力支持,促进两江新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在科技研发环节,两江新区正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国内开放合作等工作力度,引育各类研发平台,为创新发展储备动力。”李洁说。
据她介绍,目前两江新区已集聚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221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4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31个,极大提升了两江新区在科技研发上的实力。
在成果转化环节,通过优化布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孵化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布局技术转移平台,两江新区内市级以上孵化平台总数达到了33家,累计孵化创新型中小微企业1100余家。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两江新区的创新生态里,民营资本投资载体逐渐壮大。在政府的引导下,新区以政企合作模式,先后与腾讯、猪八戒网、赛伯乐、华龙网等7家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双创载体,使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孵化器数量逐渐增多。
三大核心区域齐发力
在打造开放式创新体系的同时,两江新区也在积极推动区内各片区的协同创新,从整体上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按照规划,两江新区将以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礼嘉智慧城和协同创新区为核心载体,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10月19日,两江新区举行两江协同创新区概念规划暨启动区详细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专家评审会,并将于12月底形成最终规划。
据介绍,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将以建设全市科技创新示范高地、新兴产业孵化转化高地、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高地、一流创新资源聚集高地为目标,聚集一批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型企业。力争实现聚集高校及科创机构达到20家以上、集聚科技创新人才1万人以上、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及团队100个。
目前,已有新加坡国立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同济大学等一大批海内外高校签约落户两江协同创新区,而到2020年,还将有20家以上高校及科研机构、超过1万名科技创新人才、100个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平台、100余家科技孵化企业聚集于此。
此外,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建成产业楼宇1400万平方米,聚集数字经济企业超过3000家,其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40余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公司31家,今年上半年数字经济收入642亿元,增长24.7%。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两江新区将投入100亿元,引进和培育10家以上大数据智能化龙头企业,建成5个数字化工厂、40个数字化车间以及400个智能生产单元,智能产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5%,形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智能产业体系,建成国内一流的智能产业集聚区、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
先行先试完善创新链
“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最要紧的是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李洁说,两江新区近年来围绕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政务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让创新资源在城市中高度集聚,完善的创新链满足了各类创新企业全方位的需求,创新生态充满活力。
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李洁介绍科技、智能产业方面的相关情况。记者 李文科 摄
缺少资金是科技创新的一大痛点。为此,两江新区推出科技信用贷、科技创业贷、助保贷、科技担保贷4种科技金融产品,累计为268家科技型企业提供债权融资服务,授信贷款金额10.5亿元。
记者了解到,两江新区已经初步建成了“产业扶持+债权融资+股权投资+改制上市”的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此外,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两江新区最大限度为“双创”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两江新区依托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等,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人才流动、加强协同创新、推进开放共享等方面建立“双创”政策集中发布网络体系,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两江新区将从完善人才发展体系、优化科创生态环境、健全创新平台体系、构建梯队培育体系等多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