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名片:地处坤山脚下的丰惠镇三溪村,由东溪、梅岙、何岙和杜溪等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青梅、杨梅等是三溪村的传统经济作物,其中青梅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是浙江省青梅之乡。全村现有农户709户,总人口2106人,地域面积11.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56亩,山林面积11850亩,果园面积4800亩,水域面积52亩。
多年来,三溪村先后荣获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景区村庄、省级中心村休闲公园、绍兴市生态村、区环境卫生示范村、区五好基层党组织、区社会综治工作先进集体、区集体增收工作先进集体、区农房确权登记工作先进集体、区旅游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去年,“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开始以来,三溪村结合实际,尊重民意,应村制宜,围绕打造“美丽三溪、和谐三溪、幸福三溪”目标,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完成东溪精品示范村建设,成功创建为绍兴市首批3A示范村。
丰富旅游产品做好“梅”字文章
眼下虽然不是赏梅的季节,但记者在三溪村看到,仍有不少外地游客驱车闯入这个小山村。“错过了赏梅季节,但现在村里的鸿发果业、南岭山庄等农庄‘四季仙果’飘香,加上村里很漂亮,让我们外地游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来自宁波的游客陈伟斌告诉记者。三溪村凭借坤山风光,5000亩梅园,梅园、青梅坊等景点,加上鸿发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吸引了大批城里人。
去年,三溪村被区里列入精品线路精品村。围绕将整村打造成4A级旅游景区,三溪村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序幕。为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村里在加强和完善梅园景区的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打造青梅坊、集市等旅游项目。
如今,在村口一条以梅花飘廊景观轴为主体的长廊吸引游客眼球;一片拥有16个品种的梅园相映衬;一条高标准的游步道将各家各户的青梅园串成一线,蔚为壮观;在古朴的青梅坊内,施工人员正在抓紧设计、布展,这里除了陈列青梅酒、青梅膏、青梅酱等青梅深加工产品,还能让游客体验青梅制品的制作过程。
“通过精品村建设,村里的面貌日新月异,一年吸引游客10万人次以上。”三溪村党总支书记张银海一边带记者在村子里参观一边介绍,依托三溪丰富的青梅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做好“梅”字文章。
三溪村围绕青梅文化、青梅产业,重点打造集梅园观光、农耕体验、养生度假、运动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通过流转周边农田,在农田种植各种各样梅树等观赏性农作物,提升景区整体品味,吸引更多的游客;以虞南“四季仙果之旅”为载体,以鸿发果业、骏丰农业等生态农业基地为平台,举办梅花节、蓝梅节、杨梅节等旅游节会,带动三溪村“四季仙果”及农产品销售;整合现有资源,开发坤山夕照观景宝塔、景区步道、摄影基地、户外烧烤等活动项目,实现春踏青、夏采梅、秋农耕、冬赏花等四季可游,以旅游新产品的形式介入丰惠旅游集散地的客源市场,占据旅游市场份额,形成上虞知名的旅游品牌,打造中国青梅养生第一村。
打造特色民宿盘活闲置农房
“现在村里走走看看只是三五小时,马上可以住上三五天了!”近日,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勇等参观三溪村即将开业的特色民宿“梅苑”,颇有感叹。其实“梅苑”原先是一排破败的茶场和一排村办小学校舍改造而成。
从年初开始,村里花48万元,从农户手里回购13间破败的茶场和小学校舍,投资近150万元改建成特色民宿。民宿取名为“梅苑”,共有8只标准房间,还有餐厅、厨房和前后花园等配套设施。“目前已委托第三方经营,月初即可开张迎客,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张银海笑着说。
如何把游客留下来?在张银海看来,民宿是村里旅游业发展中的一条短腿。“我们依托山水等生态资源,通过政府投资办特色民宿,引导和鼓励农户发展民宿经济,从而带动餐饮、农副产品销售等,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张银海告诉记者。
在坤山脚下,已进入扫尾阶段的5间“吊木楼”很是醒目。每间投资近50万元,是鸿发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陶中华出资建造的。鸿发果业占地528亩,已建成上虞“四季仙果之旅”四星级采摘基地,春有樱桃、夏有蓝莓、秋有猕猴桃等“四季仙果”,还建起可同时接待200多游客的农家乐。“每当‘仙果’成熟季节,村里游客如织,来自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游客除了采摘‘仙果’,问我最多的就是能不能住宿。”陶中华坦言。
为此,在村里的帮助下,今年5月,陶中华开始建设特色民宿——“吊木楼”。这种特色民宿生态、环保,也很温馨,深受游客喜爱。据介绍,目前“吊木楼”尚未对外营业,但前来咨询的游客不断。
除了陶中华,目前村里还有两户农户,着手将闲置农房改造成特色民宿,来吸引游客。三溪村的特色民宿渐成燎原之势。“通过民宿,把游客留下来,再来推动三溪村的旅游业,我们的目标是把三溪村打造成4A级景区。”张银海对记者说,围绕“村庄变花园、民宿变家园、小山变公园、景区变乐园、处处是果园”的建设目标,村里不断加强乐居创业环境,以宅基地拆后利用为基础,结合村内居民农房改造民宿,发展不同档次的民宿。
接下来,三溪村将积极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总体思路,积极培育“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新业态,坚持融合发展,全面丰富民宿产业内涵,打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民宿旅游目的地,让传统民俗重新回到生活中,让乡村游更加丰富。
挖掘乡土文化吸引民间资本
记者跟随张银海走进东溪大会堂,只见这个于上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建筑,经过提升改造后变成了集文化宣传、戏曲演出、村级聚会等多项功能的文化礼堂,不仅成为村民文化娱乐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还是村民综合素质教育提高的神圣课堂,更成为了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创客基地。
“乡村振兴离开了文化滋润,便没有了精神和灵魂。”张银海说,留住乡愁,必须让乡村文化焕发勃勃生机,用文化留住乡村的根脉。村里以“寻梦三溪”为载体,通过开展陶朱文化建设,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出关于陶朱文化的由来;发掘“东溪惨案”这一红色文化教育真实故事,发展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使后人牢记民族的耻辱;还原民间慈善家周元吉、东溪坤麓义塾等民间故事和历史典故,让人们认识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家乡的丰厚遗产,从而激发内心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真挚情感。
“如今,东溪大会堂已经成为村头那棵指引回家方向的大树。越来越多的群众离开扑克牌、麻将桌,走进大会堂逛一逛、看一看。”张银海说,随着凸显当地元素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场馆建成使用,各类文化活动火热开展,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从而带动乡风文明不断迈向新台阶。
伴随着打造4A级旅游景区工作的持续推进,也让三溪村找到了招商引资的“金钥匙”。目前,村里又推出王岙水库养生项目、仰天湖旅游项目、坤山旅游项目和梅花山旅游项目等等。张银海透露,当前已有2只大项目达成投资意向,一只是来自上海的客商,投资3.6亿元,上马高端健康养老项目;另一只是虞籍客商,投资6000万元,开发梅花山。
“随着项目的不断落户,这里将越来越热闹!”从三溪村走出去的村民周成灿对记者说。而在张银海看来,近年来,随着我区“四季仙果之旅”的不断发展,综合性休闲旅游项目持续推进,三溪村将以“四季仙果”为引擎,积极打造梅园休闲、养生养老旅游板块,发展“甜美上虞”乡村旅游目的地,努力成为上虞综合旅游新标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