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我国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江西省委十四届五次和六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创新体系和竞相发展的现代化区域体系。”“要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和改革再出发,以关键环节和战略重点的六大突破、三大提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推进未来一段时期江西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
江西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点包括: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创新体系、构建竞相发展的现代化区域体系、构建双向发展的现代化开放体系、构建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一是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制造业为重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实体企业发展,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协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必须把创新摆在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核心位置,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切换。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全面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着力提高创新供给能力,依靠创新促进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快自主创新、协调创新重点攻关,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以“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指引,以融合一体的大南昌都市圈为引领,以沪昆、京九高铁经济带为驱动轴,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赣东北开放合作、赣西转型升级为三大协同发展区,形成层次清晰、各显优势、融合互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四是推动全方位高质量走出去,促进多渠道高水平引进来,积极打造开放大平台。五是必须加快绿色转型,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建立健全引导和约束机制,促进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绿色化。
构建江西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2017年,江西GDP20818.5亿元,占全国2.52%,在中部六省中位居倒数第2位,只有安徽的76%,湖南的60%,湖北的57%,浙江的40%,不到广东省、江苏省的1/4。过千亿产业、过千亿企业数量少、实力弱。2017年,江西有11个过千亿产业,较湖北省少了6个。从入选“2017中国企业500强”来看,江西只有6家,数量上与江苏(46家)、安徽(14家)、湖北(11家)等差距较为明显。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占比较低,2017年,江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7%,低于全国8.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6位,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甚至低于中、西部大多数省份。传统产业比重大,比重约7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2017年,江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仅30.9%。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低。2017年,江西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250.1亿元,占GDP比重为1.2%,比全国平均水平(2.12%)低0.9个百分点;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仅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0.49%,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发展不平衡。以沪昆高铁为界,江西北部有15个建制市,南部只有5个;南北面积相当,但北部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的62%和80%。城乡发展不平衡,2017年,江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8元、13242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396元、1343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4倍;全省贫困人口87.54万人、深度贫困人口16.79万人,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繁重。
加快构建江西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对策建议。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经济的质量优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进产融结合,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降低企业负债率,落实各项降低企业成本措施。二是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培育新动能,加快创新驱动步伐。加快互联网基础产业发展,发挥融合性和平台性企业的牵引作用,抢占前沿科技制高点。三是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要创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继续精简审批事项,深化国企国资、农业农村、要素价格、商事制度等领域改革,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政垄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四是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强化扶贫监督,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短板,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统筹效率和公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