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二震:提升江苏外向型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思路

2018年1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群众

前一轮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在全球要素分工深入演进背景下,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低端要素优势,吸引国际先进生产要素向我省集聚,以外资经济和外贸的快速发展促进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入“十三五”时期,面临国内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新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全球要素分工背景下从以往的“被整合者”转变为“整合者”。

总体来看,在融入全球价值链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大体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依托低端要素而进行国际生产能力再配置,即生产能力包括加工组装能力和各类产业的部分环节和阶段的制造能力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转移,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依托低端优势要素获取低成本生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这一变化过程的主要动力因素就是低成本的要素比较优势。

第二个发展阶段就是生产设备和技能的国际再配置,即先进的制造业设施以及包括较高的技术、人力资源等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要素质量的不断提升、产业配套能力的增强、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一层次的要素分工的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掌握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或者说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生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个发展阶段就是研发创新能力的国际再配置,即研发活动的主体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转移,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研发基地,具有核心技术创新实力,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研发活动中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这一阶段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表现为集聚全球创新要素进行创新的能力。

第四个发展阶段就是全球资源的整合和再配置能力。即伴随着综合优势的提高和技术文化实力等要素的积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本土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愈来愈强,甚至能够成长为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比肩的全球经济的微观竞争主体。本土企业日益成为全球要素分工的推动者,成为全球价值链的经营者和掌控者,占据着全球要素分工和产业链的制高点。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理想目标。

从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实阶段来看,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发展阶段和第二发展阶段,现在正面临着向第三发展阶段乃至第四发展阶段的艰难转型。提升我省集聚全球要素进行创新的能力,以及提升本土企业整合全球资源进行国际化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从而努力在全球要素分工条件下从“被整合者”向“整合者”转变,从整体上提升我省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力,是“十三五”时期我省提升外向型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和战略目标。

“十三五”时期,要创新政策措施,着力提升江苏外向型经济核心竞争力。

继续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要素,特别是提升引进具有创新生产要素的能力。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要素,是江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经验所在。面临国内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应正确把握国际产业重组、资本流动、要素转移、技术合作和人才流动等重要战略机遇,在继续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要素、提升国际先进要素聚集能力的同时,注重提升整合各类先进要素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在前一轮开放中,江苏引进国际先进要素主要还是侧重在利用外资方面。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中,我们应该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并且要确立“全要素”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通过“引资”带动其它先进要素向江苏集聚的功能。以“引资”带动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高级管理人才、研发结构,实现由引资向引进全面优质生产要素的转变。

将市场规模优势转化为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新优势,吸引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江苏进行“逆向创新”,提升江苏参与更高层次国际分工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江苏作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大省,巨大的潜在需求市场规模,理应成为吸引全球先进生产要素的可依托优势。应该看到,前一轮的对外开放中,江苏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主要依托的还是要素成本优势,而不是倚重国内需求市场规模优势。而伴随传统低成本要素优势的逐渐减弱,以及国内需求市场规模优势逐渐凸显,依托国内市场规模优势集聚全球先进生产要素,是我们重要的战略选择。如果说之前以低成本要素优势还只能“吸引”国际相对低端的要素向江苏集聚的话,那么利用潜在的巨大市场规模优势则更能“吸引”国际高端要素向江苏集聚。因此,在新一轮开放中,江苏应准备把握跨国公司战略调整的动向并及时抓住机遇,努力将可依托的经济规模优势转化为对外经济合作的新优势,提高先进要素的“引进来”能力。

第三,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助推江苏在更高层次上融入全球要素分工体系。江苏前一轮开放型经济发展主要侧重于制造业领域,并实现了江苏制造业的长足发展。但犹如前文所述,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角度来看,目前,江苏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面临着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紧迫任务。而从社会分工和产业演进的规律来看,一方面,制造业和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深,从而服务业间接地规定着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角度来看,以美国、英国、西欧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逐渐趋于软化,而诸如中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则通过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仍然处于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客观事实是,目前江苏服务业尤其是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发展还比较“滞后”,难以发挥“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因此,通过扩大服务业开放以弥补自身比较劣势,从而可以起到带动制造业效率提升,进而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作用。这种带动作用或者说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作用,至少存在两种机制:一是扩大服务业开放以后,可以基于比较优势而进口国外高级生产者服务,即比较优势的作用机制;二是扩大服务业开放后,分工和专业化机制会带动包括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在内的服务业发展,进而间接地有利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总之,在全球要素分工背景下,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制造业攀升价值链高端面临的“供给”不足的约束问题,也能带动服务业自身高级化发展,从而对于在第三乃至第四层次的要素分工上构建核心竞争力都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第四,以培育国际化的企业家队伍为重点,加快人才国际化步伐,提升整合全球优质要素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企业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主要是通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为外商直接投资进行配套,或者是接受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发出的订单而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在全球要素分工背景下,决定现在和未来一国或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以什么样的要素、什么层次的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参与了什么层次的国际分工,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能力有多大。尽管依托各种优势和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苏开放型经济形成了一定的要素集聚优势,也是国际生产要素聚集最多的地区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到目前为止,整合这些资源进行国际化生产、获益最多的,大都是外资企业,江苏大多还只是以要素优势而不是通过企业优势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因此,培养具有整合全球资源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已经是当务之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