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裕安区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助力脱贫攻坚。
坚持统筹规划。编制完成《裕安区农田水利专项规划(2018-2022年)》,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系统治理。在骨干排灌工程完善的区域,以小型农田灌排片区为单元,重点推进灌排沟渠系统及配套桥涵闸等工程建设;在丘陵地区,落实节水优先的方针,实施河、泵、渠串联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努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全面推进实施。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加强与项目区乡镇的协调配合,通过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等措施,统筹做好施工环境协调、落实筹资投劳等工作,在不影响农田灌溉、排涝和安全度汛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建设工期,及早组织施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提升建设标准。项目实施中,将农田水利建设与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休闲观光、高效节水等示范区建设相结合,集中连片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档升级,进一步突出水利工程标准化、景观化、生态化;围绕高效节水示范区建设,按照巩固提高一批、建设发展一批、规划推动一批的思路,扶优扶强一批积极性高、管理水平强、影响力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真正体现区域特点。集中打造一批像永裕水利专业合作社模式的高标准现代高效农田灌排体系。
提升管护水平。每年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190万元。持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在工程实施前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方式,完善水利工程管护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形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行专业化、物业化管护,扶持引导种田大户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护小型水利工程。进一步提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抗灾能力和管护水平,着力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良性运行管护体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