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2018年第三届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论坛在中国—东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齐聚贵安新区,共同商讨如何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引领科技发展、大数据助推资源共享”。本报记者记录下论坛上专家们的精彩发言,与广大读者分享。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处长赫运涛:多层次网络服务体系 助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广义上的科技资源包括科技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而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则主要为科研设施与仪器、科学数据与信息、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型科研仪器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工具,用于科学观测、试验以及计量等工作。科学数据与信息是科学观测、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是科技创新的对象与条件,是信息时代传播速度最快、影响面最广、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科技资源。
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发展依赖于全面完整准确地科学数据收集和利用。
早在2014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就提出了“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工作目标。
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统一开放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并联合财政部开展科研设施和仪器调查,范围包括36个部门和31个省市所属400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截至2017年底,相关部门已掌握8.5万台(套)原值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详细信息,70%建立了在线服务平台的高校、院所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对接,构成了跨部门、跨地方、多层次的网络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服务的全链条管理。
2018年科技部牵头研究起草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为我国的科学数据工作确定了行动纲领、明确了科学数据的范畴:主要包括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等产生的数据,以及通过观测监测、考察调查、检验检测等方式取得并用于科学研究活动的原始数据及其衍生数据。同时,科技部依托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已有基础,通过功能完善形成统一开放的国家科学数据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国家科技资源标识信息服务系统。
下一步,科技部将全面扎实推进平台建设和资源开放共享落地、生根、见实效,加强科技资源管理标准化工作。通过统一的标准规范,完成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科研设施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与各级各类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跨部门、跨地方、多层次的科技资源网络服务体系,推动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运行服务,对接国家重大创新、重大工程,整合科技资源提供有效服务,结合地方各自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技资源共享工作。
贵州人和致远数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罗磊:助力就业脱贫 大数据有温度
这是一个数据化的信息世界,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微信、微博、淘宝、今日头条、58同城、支付宝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软件名字,每天都会被高频率地反复点击使用,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数据频频使用的背后,人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数据更多的价值来自突破社会个体的认知和群体的认知,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去“挖掘出深入海底”的数据,并且,如何运用数据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也是每一个公民需要考虑的事情。
贵阳市观山湖区百花乡小学有很多留守儿童,有关部门通过运用大数据手段对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分析,并为留守儿童建档立卡、记录贫困家庭动态的变化,让父母和孩子能彼此了解对方的情况。
同时,再加上大数据平台上的精准数据算法进行维度分析,将工作岗位的信息与留守儿童父母的择业信息进行精准匹配,并主动对接专业机构,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等方式为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推荐本地区适合的就业岗位,他们就不再需要外出务工了,这将大大降低留守儿童的比例,实现让合适的工作找合适的人,从被动服务到主动连接。
数据在改变着连接方式,海量、全维度的数据使我们的数据算法变得更加简单和精准。通过大数据就业智能服务视窗能将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人数、文化、年龄、就业比例、人岗智能匹配、贫困户脱贫等具体情况一目了然,让贫困户解决就业难题的同时,也改变了留守儿童的现状,所以,大数据是有温度的。
中国科学院FAST工程总工程师姜鹏:FAST已是世界最灵敏的“眼睛”
说起FAST,大家并不陌生,这是一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该项目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被誉为“中国天眼”,也被人们称为“大锅盖”。
FAST项目从启动,到选址再到建设、建成,22年间历经了不平凡的过程。
很多人都在问FAST到底有多大,其实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口锅来装矿泉水的话,全世界每人可以分到4瓶。
FSAT项目从无到有,到今天的建成使用,不仅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克服种种困难,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整个团队,与天文学家南仁东分不开。
当然,其中也取得了非常多的创新技术成果。如超高疲劳性能钢索结构的工艺研制,大尺度、多目标、高动态测量技术,动态光缆的超低损耗制作工艺方法,超大型结构复杂条件高空安装工法,高精度大尺度结构的精度控制体系,大尺度、柔性并联机器人控制技术等等。毫无疑问,FAST就是一个概念创新的工程,更是一个复杂的创新工程。
如今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提前完成了望远镜的功能性调试,天眼的“眼珠”转动了,目前已积累1000多小时观测时长,发现59颗优质候选体,认证41颗脉冲星发现。经过前期的调试,目前,FAST已经是世界最灵敏的望远镜。
下一步,团队的目标就是不忘初心,运用优势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资源、大量的定标工作、高可靠性的设备、精准的时频系统、电波环境的保护、自动化的控制系统以及大数据存储及后处理软件等科学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和优化,期待明年这个时候,它能成为一个好用的望远镜。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市科技人才发展中心)主任刘晋元:加强制度建设 整合科技资源
科技创新资源数据是科学研究、科学观测、行政管理等活动过程中的图像、语音、时间序列、试验记录等客观事实的数据化描述,以科学过程、实证存在等事实记录。
目前,科技资源面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信息化、数据化,即使有限的信息化、数据化,也存在存储碎片化、管理分散、流失损耗严重、服务功能不完善等技术难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学数据已经成为传播速度最快、影响面最宽、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战略性、基础性科技资源,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纷纷将科学数据管理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科学数据应用和分析能力也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同时,科学研究和科研组织管理也进入大数据驱动时代。研究发现,越是新的服务业务,科技的含量越重,数据驱动的痕迹越明显,业务的指数非常明确,所以,要对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模式进行探索。
首先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和设计,建立协同高效的资源汇交制度和奖惩措施,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出台推进区域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并对跨部门、跨地区、不同性质的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避免资源重复建设。
其次,借鉴欧美国家跨区域开发合作机制,利用信息技术设立若干个专业机构和共享服务平台,并设立区域联合研发开放和共享引导资金,以及加快区域性综合型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建设的步伐,还要加强海量数据的存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安全保密的措施,并培养专业化的科技创新资源数据管理和共享服务人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