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已连续成功举办过四届的花溪大学城文化艺术活动月,已逐渐成为校际之间交流的文化品牌,这不仅是大学生展示自我、展示风采的一个契机,也是打破各高校间精神围墙、搭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第五届花溪大学城文化艺术活动月到来之际,让我们坐上时光机,沿着往昔的轨迹,踏着青春的脚步,回溯一起走过的“这些年”。
相识 校地合作 打造没有“围墙”的花溪大学城
“学分不互认、教育资源不互通,已让多数大学城名不副实,而多数大学城因远离市区,配套缺失,更是成为制约大学城发展的致命要害。学校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没有体现城市聚合效应和资源共享的特征……而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的建设思路就是要打破这样的壁垒和限制。”2014年2月27日,当时还只是履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花溪大学城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召开了第一次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第一届花溪大学城文化艺术活动月应运而生。
“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年轻的战场,请你给我一束爱的光芒,今天我,将要走向这胜利的远方,我要把这世界为你点亮!”同年10月,在9所高校大学生代表齐唱中,“多彩贵州·美丽贵安”原生态文艺大汇演暨大学城第一届文化艺术活动月开幕式在贵州财经大学鼎新湖广场正式启幕。
正如开幕式上唱的歌声那样,在青春的大舞台上,每一眼初见都是美好的。活动月期间,“美丽贵安”书画摄影展上山水贵安跃然纸上、“传颂经典 美在贵安”朗诵大赛中妙音朗朗、花溪大学城形象大使选拔大赛活力四射、“花溪大学城”杯辩论赛上唇枪舌战、校园歌手大赛竞争热烈、环大学城马拉松赛跑上“体力和毅力”正散发着青春的荷尔蒙。
这八项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各高校直接参与人数超过2万人,是当时大学城社区中心成立以来组织开展的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大型活动,产生了强烈而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通过搭建第一届“活动月”这一文化平台,强化了校地之间的交流联系、加深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深化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化了共同打造大学城文化名片的合力。
“花溪大学城的建设,不只是大学城管委会一家的事情。省直相关部门、新区及各高校都要倾注心血和精力,才能让‘她’朝着‘人科教融合、产学研一体’的现代化新城成长壮大。”一个“她”字,就可以看出大学城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郑维俊对花溪大学城用情之深。
“只有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打破学校之间的‘围墙’,建立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园区为载体、企业为依托、项目为纽带的校地合作机制和政策体系,才能实现校地互动融合,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4年前,作为花溪大学城的“老人”,郑维俊见证着大学城一点一滴的发展变化,一系列校地合作机制孕育而生,第一届花溪大学城文化艺术活动月的举办只是一个完美的开始。
相逢 文化驱动 擦亮花溪大学城“金字招牌”
一年的时光荏苒,一年的岁月沉淀,一年的理念创新。
2015年12月18日晚,以“青春,与艺术同行,与时代对话”为主题的花溪大学城第二届文化艺术活动月在贵州师范大学二号运动场炫目回归。
当晚,活动在动感活泼的街舞《多彩青春》中拉开序幕。震撼人心的朗诵《风云涅槃》以饱满的情感讲述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号召广大青年不负青春,报效祖国;艺术团的同学别出心裁,一曲《战》把流行歌曲和侗族大歌融为一体;维吾尔族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以欢快的节奏和跳动的舞步描述了维吾尔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现代舞串烧《青春style》热情四溢,把现场气氛引向高潮;一首改编的《贝加尔湖畔》令现场师生拍手叫绝;舞蹈《同桌的你》让观众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花溪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周桐向记者介绍,哪怕建设任务再紧迫,也要把“花溪大学城文化艺术活动月”的品牌慢慢塑造起来,将其打造成为花溪大学城乃至贵安新区文化项目上的金字招牌。
强调“文化的引领”作用是第二届活动月的核心主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创新力、发展力的具体体现,同样也是城市的核心和灵魂。
在吸取第一届花溪大学城文化艺术活动月举办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第二届活动月汇演均由花溪大学城各高校共同完成,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凝练花溪大学城文化气质、彰显花溪大学城人文精神、打造花溪大学城文化名片。
一年的时光,花溪大学城文化艺术活动月不仅丰富了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成为师生人文精神交流的重要平台,还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促进校际精神文化交流。在这一年中,花溪大学城各高校的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贵阳中医学院举办的“道德讲堂”,指出了书法与中医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希望激发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贵州师范大学举办主题为“以读会智友,以书绘人生”的大型读书活动,仅推动学风建设、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也成为推动花溪大学城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
回首 校企联动 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2016年12月22日晚,由贵安新区管委会主办,花溪大学城管委会、贵州民族大学承办的“多彩贵州·美丽贵安·魅力大学城”第三届文化艺术活动月在贵州民族大学礼堂拉开帷幕。
伴随着悠扬的背景音乐,活动由独具创意的沙画表演拉开了整场晚会的序幕。沙画融中国画的飘逸、油画的厚重于一体,在人与物、山与水的切换中,花溪大学城的风貌跃然画中、栩栩如生,呈现花溪大学城独特的文化风采。
随着苗家鼓点的响起,苗族歌舞《迎客酒》将现场观众带入风情苗寨、美丽乡愁的意境中。团体街舞《青春律动》以欢快的节奏将晚会推向高潮,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晚会最后,一队穿着苗族银饰的姑娘款款入场,正如舞蹈之名《山路银河》,她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来到山水贵安快乐生活。
第三届文化艺术活动月由“1个启动仪式+6个子活动”组成,包括花溪大学城第一届校际篮球赛、花溪大学城合唱大赛、花溪大学城十佳歌手大赛、花溪大学城舞蹈大赛、花溪大学城乐器大赛等多项校园文化活动。
曾担任花溪第三届文化艺术活动月晚会的艺术指导王运筑说,第三届文化艺术活动月文艺汇演的成功举办,是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花溪大学城管委会和各高校通力合作的结果,充分表现了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展现了花溪大学城各高校勇于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各高校学子的青春活力和多才多艺,丰富了青年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花溪大学城的建设者深知,花溪大学城不仅是钢筋混凝土的组合,它更是人文生态的融合。从建设之初的“高校聚集区”到“现代化新城”,始终离不开的就是企业的落户和人才的集聚。
“近年来,花溪大学城正在全面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周桐告诉记者,花溪大学城围绕“产学研”资源共享、产业孵化、在线跨界合作等重点,加快建设校际、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校际联动发展、校企交互协作。
汇聚 “双创”引领 打造“智核”集聚的花溪大学城
2017年11月5日,花溪大学城第四届文体艺术活动月文艺汇演暨第25届新丝路“天一国际杯”(中国)贵州模特大赛总决赛如期而至。
四年来,花溪大学城文化艺术活动月不仅丰富了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成为师生人文精神交流的重要平台,还进一步加强了校地合作,促进了校际精神文化交流。
“第四届文体艺术活动月较前几届,最大的亮点在于植入了全国性的品牌赛事。这是花溪大学城进一步构筑精神文化高地的举措之一,也是打造一流现代化新型城市的重要手笔。”郑维俊说:“在进入贵州赛区总决赛的52名参赛选手中,大多数是来自花溪大学城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这充分展示了花溪大学城的精神文化风貌。”
郑维俊告诉记者,未来花溪大学城将尝试让更多高规格的全国乃至国际性赛事永久性落户于此,并围绕相关业态培养人才、落地项目、发展产业,使花溪大学城真正成为支撑贵安、辐射贵州的文化旅游发展源动力。
每年一届的花溪大学城文化活动月只是花溪大学城积淀文化实力的举措之一,要实现从“高校聚集区”到“现代化新城”的蝶变,花溪大学城建设者深知,注入文化活力,挖掘人文底蕴,才能让文化与城市共同成长,让花溪大学城积累文化底蕴,彰显魅力。
花溪大学城“文化活动月”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四届活动的举办,也让“双创”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和释放。
据介绍,推进创新创业一直是花溪大学城的重要任务之一。花溪大学城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帮助创新创业者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花溪大学城始终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和创造精神,加大对典型经验和突出人才的宣传力度,加大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同样,花溪大学城也始终在发挥自身作用上持续发力,积极助推贵安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目前,花溪大学城共有17家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累计注册企业998家,带动就业9500人,举办创新创业活动论坛、讲座、培训共25场、双创赛事9场,创客嘉年华3场。
如今,“双创”活动在花溪大学城已蔚然成风,通过连续四届花溪大学城文化艺术活动月的举办,“双创”文化氛围更加浓厚,随着花溪大学城不断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双创”对贵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发动机”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