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山区内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良种化,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0%

2018年11月23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金山

  天气渐冷,不少露天蔬菜已经开始发黄干枯。但走进区蔬菜技术推广中心的玻璃温室,一片片翠绿鲜嫩的蔬菜映入眼帘。加上40目防虫网的阻隔,温室内也没有室外常见的飞虫。

  区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红辉告诉记者,这里的蔬菜采用种植盘无土栽培,每个种植盘内放置8个种植杯,杯里的营养液不仅可以为蔬菜提供水分和养分,还能通过电脑调节温度和PH值。“正常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为25摄氏度左右,我们可以通过营养液温度的升降,冬季加温,夏季降温,达到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既节约成本又生态环保。”

  除了温度的调节,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过数据汇总、远程控制、数据采集、安全追溯等功能,用电脑远程控制蔬菜的生长环境,实时监控蔬菜的生长情况。此外,由于四季都可种植,水培蔬菜一年可以销售八茬,但整个基地从种植到收割,所需要的工作人员不足十名。这一生产力的实现,得益于玻璃大棚内的自动传输装置。“这个装置上有一个自动推盘机,通过电脑就能把种植盘里成熟的蔬菜传送到装载点。”陈红辉介绍。

  农业科技不仅解放了生产力,也让农产品更优质、生产过程更加绿色清洁。传统黄鳝养殖产生的废水常常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但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却不存在这一问题。这里的黄鳝采用大棚养殖模式,结合内循环零排放技术及生物科技,通过芦苇、睡莲等水生植物对养殖黄鳝的水进行过滤,达到内部循环。

  此外,黄鳝养殖池内还铺设了运用桔梗和泥沙制成的生物砖,上面种植了各式水生植物,可以在净化水质的同时模拟黄鳝的野生生长环境,保证黄鳝的口感和品质。“在这种仿生态条件下,我们的黄鳝与野生黄鳝相比,生长环境和食用质量都更可控。”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姚春军介绍说。

  机械化种植的无土蔬菜和充分利用生物科技的黄鳝养殖只是我区农业科技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我区针对稻麦、蔬菜、西甜瓜、生猪、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主推先进技术。目前,区内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良种化,其中粮食、生猪、奶牛、特种水产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蔬菜、瓜果良种覆盖率在98%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0%,属较高水平。同时,我区还持续深化“院、校、区”三方合作模式,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各区之间的科技合作,创立了上海金山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并采取“1+6+X”的合作模式,体制内和体制外相结合,组建了18家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发挥其农业科技的研发、示范、引领作用。

  接下来,我区将延展农业科技合作范围和内容,扩大农业科技对外合作交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建设,有效实行农业科技推广。“我们要不断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品化、市场化,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以上,让金山的农业更现代、更时尚。”区农委副主任冯春欢表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