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刘德良摄)
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成立八年来,抢抓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战略机遇,坚持开放平台一体建设。如今这里产业集群次第开花,开放高地正在成型,人气商气日渐聚集,一座高新产业新城正在嘉陵江畔冉冉升起。
八年来,水土高新园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坚守环境质量底线,严守项目准入门槛,推行“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让一方水土“山水颜值更高,大地气质更佳,城市形象更靓”,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
统筹开篇定位高远
八年前,在水复片区118平方公里这张“白纸”上,水土高新园建设者们开始了谋篇布局。如何最大程度规避“千园一面,产业趋同”的低效化、重复化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园区按照两江新区建设水土高新生态城的总体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逐步形成大数据及云计算服务、光电显示、半导体集成电路、生物制药及数字化医疗设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五大主导产业聚集区。
同时,结合“3511”产业发展思路和“1225”城市建设思路,优化完善空间总体布局,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生态新城。注重高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侧重“绿+”“互联网+”发展方向,已成为水土高新园高新产业崛起的一大特点。
图为两江云计算数据中心。(刘德良摄)
数字经济“链”续发展
近年来,水土高新园按照两江新区的总体布局,瞄准产业前沿,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在两江新区云计算中心这个平台上,布局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世界级电信运营商,建成了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腾讯、浪潮等8大云计算中心也先后落户水土高新园。一个整合与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在数据、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和工作实务等方面的业务,借助互联网、通讯开展涉及信息和数据采集、政务处理、在岸离岸结算等数字化信息的产业链条正在加速形成。
目前,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的腾讯重庆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已开始试运营,可容纳10万台服务器。二期预计2018年底开工。项目建成后整体形成20万台服务器的运算储存能力。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高科技、智能化、绿色环保的世界一流数据中心,将为西部乃至中国提供“一体化”的云服务。
腾讯重庆云计算数据中心所在的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已集聚浪潮、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两江云计算、重庆有线、腾龙等8个数据中心,协议总投资347亿元人民币,已签约80余万台服务器装机量。
图为华数机器人生产车间。(刘德良摄)
智能产业“效”傲市场
当前,水土高新园正加快布局和培育智能工业,集聚大数据、云计算、集成电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落户水土高新园的重庆正川医药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智能化的应用让这家传统制造企业获得新动力,企业年产药用玻璃瓶60多亿支。该公司通过采用机器人和自动化信息管控系统,实现了药用玻璃瓶的全自动和全天候生产,产品100%自动化质量检测。同时,关键环节的智能化与数字化,使其产品残次率降低近5成,生产线效率大幅提升。
机器人产业也正如火如荼发展。从品牌上看,世界排名前五的机器人企业中,已有川崎、库卡、ABB、发那科四家在两江新区落户;从产业链看,已基本形成集研发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以及智能装备产业链雏形,研发22款机器人,建成装配等14条自动化示范线;从规模上看,水土园区以引进机器人品牌之多门类之全而成为两江新区“一区七平台”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展示重庆人工智能水平和机器人全产业链的两江新区机器人展示中心,也已在水土园区建成并对外开放。此外,国评中心机器人检测与评定(重庆)中心、两江新区机器人学院、两江新区机器人研究院、中德(水土)产业园等项目,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产品展示的平台。
图为重庆京东方电光有限公司厂区。(刘德良摄)
电子产业“芯”欣向荣
重点引进和发展以半导体集成电路、光电显示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水土高新产业的一大亮点。
目前,水土高新园以京东方光电、京东方智慧电子、京东方6代线为核心,聚集了法液空、康宁玻璃、鑫景玻璃、东进世美肯、两江联创电子等一大批链条企业,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产业链。
同时,水土高新园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引进了万国12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生产项目,2019年将达到月产1万片的生产水平,预计年销售额达1.2亿美元。一期建成后,预计每月生产2万片芯片、封装测试5亿片芯片。依托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引进的紫光、华芯等行业龙头,支持重庆超硅、万国半导体等已有重点企业做大面板晶圆制造规模,形成芯片研发、设计、制造及封装测试全产业集群。
随着两江新区半导体产学研基地的开业,未来该基地将从人才培训、产业孵化、半导体基金等多方面促进重庆半导体全产业链发展。
图为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重庆)中心。(刘德良摄)
医疗器械稳“健”前行
在医疗方面,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重庆)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在人才储备、服务平台和项目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经吸引包括两江领航、西科玛、凯祥弘康、毅新博创、领创医谷、美德远健等在内的近40家知名企业入驻,重点打造中以产业园。未来,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重庆)中心将成为打造重庆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的服务平台,一大批高精尖医疗器械将在水土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重庆)中心陆续研发投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