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办好一个杂志?曾参与编制中国第一部股份经济史料、担任《改革》杂志第三任主编的廖元和,在金融与采编领域均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他看来,《当代金融研究》如何做出特色,可从这三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定位非常重要。《当代金融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当代金融运动的客观规律、事实,资金的流量、流向、效益、风向、规律。注重现实问题,可以形成一个鲜明的特点,必须研究当代金融的现状、特点、规律。也就是说,“杂志的内容与栏目的设计,应该在普遍联系和开放的过程中研究当代中国金融。”
第二方面,尽管是《当代金融研究》,但不拘泥于时间,可以放眼研究过去、现在、甚至未来。
比如金融史上的重大事件,金融史上的重大风险,可以去评估、去研究,作为当代经济的一种反思、借鉴。像以往著名的股灾,原因是什么、影响如何,等等。“又比如当下,可以多聚焦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廖元和解释,“目前金融业提得最多的就是防范金融风险。现在有声音就说,防范金融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分业经营。那么,究竟分业经营好还是混业经营好?从监管角度当然分业经营好,但是从经济发展趋势来讲,越来越多样化服务,银行的表外业务越来越多,就表明传统货币承贷业务转向越来越多样化的发展。”
例如,中国农村地域广大,农村有金融需求,也有保险业务,农村商业银行去设个网点,那么可不可以把保险业务和银行混业经营呢?农村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农民把地抵押给银行,银行把这个地怎么办?银行可以把地又作为投资投入到农场去,这就涉及到产业资本,也是混业经营面临的现实。“除了产业,股市、楼市、实业同样和银行密切相连,这都是金融需要研究的问题。”廖元和说,如何让银行、企业家、普通投资者都感兴趣,又不失去学术性,有两种态度。一种用观点看问题,一种用显微镜看问题。“最麻烦是肉眼看待,中规中矩,那种文章是没人看的,或者是看了记不住。”
第三方面,一个杂志要办好,稿件要丰富,信息量要大。《当代金融研究》的目标,是三年评核心期刊。其中一个主要指标,就是别人对这份杂志的引用量,哪些其他学者引用了你多少文章。如果杂志的内容只写银行、只写重庆,关注的人就很少,很难在众多杂志中出头。除非重庆的问题是具有全国经验的,关注度很高。因为金融的问题是共性多、个性少,这和文史不一样。文史是越是地方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金融则完全相反,越是共同的,越是地方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