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创新服务模式 当好企业“保姆”——贵安新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五)

2018年12月07日 10阅读 来源:贵安新区报

  投资环境是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自设立以来,贵安新区创新服务模式,当好企业“保姆”,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做大产业、做强企业的源动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产业链条不断丰富完善,支柱产业成功升级。

  推行代办服务 缩短办事流程

  一个项目从立项审批到开工直至建成,需要走很多行政审批流程。而贵安新区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创新推出了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由专职服务团队提供代办服务,用最简的流程和最短的时限提供最优的服务。

  新区编制《贵安新区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指南》,建立重大招商项目一站式服务机制,由专职服务团队实现全程代办服务,搭建重大项目落地服务绿色通道。

  同时,新区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开展陪同服务,切实规范审批服务行为,提升群众满意度。

  据悉,招商引资项目代办由新区营商环境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营商办)负责,代办范围包括新区产业类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党工委管委会确定的重大(特殊)项目,项目相关审批服务手续的无偿全程代办或部分代办。

  代办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设立变更、经营许可、项目建设、印章刻制、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审批服务手续。说得更细一点,是招商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阶段所涉及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事项;投资主体确立阶段的企业名称预登记、企业注册登记等审批和相关服务事项;权证办理阶段的土地登记、城市房屋初始登记等审批和相关服务事项。新区营商办以“保姆式服务”为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提供全流程、精细化的服务,为项目落地发展保驾护航。

  发挥监督职能 提升审批效率

  新区营商办还是职能部门的“警报器”,随时提醒监督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服务企业,服务群众。

  新区营商办成立了综合管理处、企业服务处、纠风督查处,对应负责综合协调、企业服务、督导检查等有关工作,并分解责任、具体落实到机关作风整顿、营商环境整治的每一步,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高效服务企业,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在对接服务中,新区营商办细化审批程序,梳理项目落地需要办理的相关审批事项清单,并第一时间将清单、办事指南及流程图提供给项目方,积极帮助企业高效、快捷地办理手续。

  同时,新区营商办优化联系方式,强化业务指导,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针对项目涉及节能评估、环评、水保评估、地质灾害评估等事项,组建专门的工作QQ群,建立台账,及时收集和反馈遇到的意见建议,对相关事项的咨询和引导工作,实现企业咨询沟通“零距离”。

  为企业把脉问诊 帮项目排忧解难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突出问题导向,自上而下补短板,为此,新区打出改善营商环境“组合拳”,为企业把脉问诊,帮项目排忧解难。

  从今年2月起,新区营商办每月定时组织召开贵安新区企业整治大会,每期邀请不同企业参会,听取企业诉求,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及时扫清企业发展障碍。同时,新区营商办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深入重点行业、部门、企业及窗口单位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各责任部门把整治工作逐项落实到位。

  通过每期与企业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交流,新区营商办将收集到的“疑难杂症”进行归纳分类,对应不同问题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案,为企业生产经营“对症下药”“舒经活络”。(本报记者 郑佳佳 实习生 王海琴)

  优化营商环境 要“管得宽”“靠得住”

  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就必须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新区以“保姆式服务”助推企业发展,让企业顺利入驻,安心入驻。

  “保姆式服务”包含两层含义:“管得宽”和“靠得住”。

  管得宽,不仅是体现在态度上,还体现在立足于企业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所急所忧”,甘当企业的“服务员”。要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包括场地、资金、生产计划、用人招人等方面。只有管得宽,才能知道企业需要什么。

  知道企业需要什么只是第一步,为企业化解问题,才算是“靠得住”。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研,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

  当企业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时,才能心无旁骛,专心经营,安心发展,同时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