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2月12日电(王龙博 杨灵钦)重庆两江新区城管局日前发布消息,作为2018年重庆市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街道,两江新区人和街道、天宫殿街道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0年底两江新区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目前,试点街道新的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软件平台、宣传设施、宣传品已配置到位,覆盖19个社区、200多个小区约10万户居民。
今年初,住建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46个重点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工作要求。
目前,大数据智能化成为重庆两江新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抓手。两江新区城管局打造的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互联网融合技术,利用二维码、GPS等技术手段,建立一户一档实名制。通过智能技术手段实施垃圾分类投放质量及回收管理的数据收集和传输,实现垃圾投放的源头可溯和分类行为的平台管理,实现“线上与线下”同步作业。
在该平台上,用户服务系统包括两个公众号与一个APP,可以向居民提供垃圾分类知识、投放指南等内容,同时也可以网上领取垃圾袋、随时查询积分等。而报表展示系统则可以向主管部门展示辖区居民小区、单位等垃圾分类统计情况,包括知晓率、参与率、正确率、分类回收品种、数量、去向等。
手持智能终端可以在日常巡检过程中,快速识别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记录垃圾投放质量,现场信息采集并打分,可对可回收物、厨余垃圾、餐厨垃圾等分类回收情况实时、快速进行数据采集并传送至管理后台。
智能回收箱则集成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传感器模块、称重模块。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信息,语音提示功能,选择开启不同的分类箱,垃圾箱能够自动检测垃圾,投递结束自动关闭箱体门,并且在关门过程中,实时检测防夹,避免意外的发生。箱门关闭后,会对所投放的垃圾进行称重。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端能够实时查询垃圾投放情况,包括人员信息和垃圾称重,当垃圾箱出现满溢报警时,平台提示报警信号,通知人员及时的处理垃圾,对垃圾箱形成了一体化的智能管理。
根据《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两江新区于2018年初制定出台了《两江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垃圾分类工作要做到先行先试,2018年底实现人和、天宫殿街道约10万户居民垃圾分类覆盖,2019年底完成鸳鸯等8个街道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50%,2020年底实现覆盖率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同时,启动垃圾分类宣教体验馆建设和垃圾中转站分拣线改造,真正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