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支持成都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 将出台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

2018年12月13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商报

昨日,解读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发布会,介绍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的突出成就和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战略谋划,深度解读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四川明年将重点推进8个方面工作,一系列民生“大礼包”也将为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新闻发言人张道平介绍,这次全会的召开,对于深化细化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各项决策部署,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发展总体擘画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会具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始终高举伟大旗帜、坚定践行“两个维护”;二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三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张道平介绍,四川明年将重点开展八个方面工作,包括以高度政治自觉践行“两个维护”、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等方方面面。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全会作出“稳中向好”的长期发展态势不可逆转、“稳中有变”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会改变的“三个基本判断”,提出要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扩大内需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扎实抓好县域经济和文化旅游发展。

关于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全会强调这是关乎治蜀兴川长远发展大计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进一步突出各区域功能定位,创新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区域间发展规划对接、产业布局统筹、区域合作互动、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抓好铁路、航空、高速公路、航运重点项目建设,统筹推进能源、水利、信息、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合作平台,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等交流合作,深化与周边省(区、市)合作。

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全会提出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针对性创新性强的改革举措,切实抓好机构改革、电力体制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破解社会最关注、群众最期盼、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顽瘴痼疾,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激发经济活力。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方面,全会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做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文化、体育工作以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作出安排,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发布会上,这些好消息值得关注!

四川今年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将从哪几个方面推动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如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发布会现场,相关部门作出解读。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四川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未来将深耕商贸、高质量发展、区域协同发展等领域。

成自宜高铁岁末年初将开工

建成后成都7小时到香港

经济发展

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0.2%

连续21个月保持在20%以上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新闻发言人张道平介绍,2018年,四川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增速在全国前十经济大省中位居前列;预计今年全省经济总量将突破4万亿元大关、增长8%以上。

产业结构调整发生新变化。农业持续稳定发展;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0.2%、连续21个月保持在20%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6%,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

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成都与其他20个市(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及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签署合作协议25个,大力推进开放通道、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协同共建。前三季度,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3%、8.6%、8.5%,高于全省0.2、0.5、0.4个百分点;攀西经济区增长4.9%,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80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320多亿元,全省区域发展呈现出协同共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区域协同

成德眉资同城化步伐加快

支持成都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邓长金介绍,目前四川正在加快构建政策支撑体系,构建形成“1+5+5+2”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其中的亮点,是修订完善了五大片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突出统筹区域空间规划和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形成全省国土空间“一张蓝图”。成都平原经济区构建“一核一圈两轴三区”,包括成都发展核心、环成都经济圈、成渝发展轴、成德绵眉乐发展轴、四川天府新区、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区、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

加强区域协同联动方面,一大批区域内和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重大项目和合作事项签约落地。成都主动发挥主干引领带动作用,与17个市(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步伐加快,成都平原经济区广播电视联盟、成绵乐高铁旅游联盟等组建运行。

目前,各部门梳理明年重点任务清单。做强“主干”方面,四川将全力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支持成都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还要加快出台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加快建设天府中心、西部博览城、成都科学城、天府文创城,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交通发展

重点推进成宜、宜攀高速建设

加快实施成渝成绵成乐高速扩容改造

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琪表示,力争到2020年,四川将基本建成“互联贯通、功能完备、无缝对接、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实现全省交通发展突破提升。

张琪用数字更清晰地描摹了未来四川的交通版图:到2020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以上,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铁路达到2100公里以上。运输机场覆盖20万人口以上城市。

为实现这一目标,四川交通将从以下几点发力:着力铁路发展提速度,加快推进铁路建设,其中高速铁路将成为重点;同时,着力公路网络上档次,重点推进成都至宜宾、宜宾至攀枝花等高速公路进出川大通道建设,加快实施成都至重庆、绵阳、乐山等高速公路拥挤路段扩容改造,建成高速公路1700公里;着力内河航运扩能力,加快推进水运建设。以国家和省级高等级航道为重点,加快实施内河航运扩能工程,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宜宾至重庆段航道浅滩整治、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在发展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的同时,也将加快推进支线机场建设,新开工建设乐山、阆中机场,建成巴中、甘孜机场,完成宜宾、泸州、达州机场迁建以及绵阳、攀枝花、广元等机场改扩建。

全域开放

积极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

将出台对外开放激励办法

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欣表示,目前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与美日韩等东向市场贸易增长35%,与东盟、南亚、澳新等南向市场贸易占比保持在28%左右,西向北向市场深化拓展。得益于全面开放合作战略的坚定实施,今年1-11月全省对外贸易增长30.7%,规模居中西部地区首位;外商投资实际到位增长8%,来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47家;自贸试验区引进了全省1/3强的外资企业、1/10的新注册企业,贡献了近1/10的货物进出口。

为进一步推进“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态势,接下来,南向东向将得到进一步突出。刘欣透露,四川将积极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力争到2020年我省与南向国家进出口、双向投资、对外工程承包等经贸合作总额3年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

刘欣也预告,四川将举办第二届中国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论坛,并持续开展“魅力自贸·开放四川”链动全球系列活动,制订出台《对外开放激励办法》。

环境治理

明年将推动出台 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条例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党组书记于会文展示了四川今年的环境治理成果:1-11月全省优良天数率为85.3%,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成都平原地区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1.4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4%,特别是成都平原地区PM2.5平均浓度为4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大气质量持续创近年来最好水平;87个国考断面中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同比上升11.5%。其中沱江流域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创近十年来最好水质。

如何保持这一良好态势,成为了生态环境厅明年的重要任务。于会文表示,明年,生态环境厅将推动出台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条例,开展省级生态环保专项督查,制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回头看”整改方案,对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再梳理、再排查、严格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继续用好用足环保督查制度。

高铁建设

成蒲铁路年底前开通 成南达万高铁力争明年年底前开工

邓长金介绍,今年以来,我省高速铁路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目前,川藏铁路成都(朝阳湖)至雅安段、成都至蒲江铁路已基本具备开通条件,预计年底前将实现开通运行。成贵铁路四川段联调联试工作已逐步展开,年底前“复兴号”动车组将上线试验。预计今年年底,全省铁路在建和运营里程将超过6680公里,其中,运营里程约4978公里(含高速铁路750公里)。

接下来,成自宜高速铁路将于岁末年初实现开工建设,从成都至香港将由现在的11小时缩短至7小时左右。成南达万高速铁路作为沿江高铁主通道,力争于明年年底前实现开工建设。该项目预计2023年建成投运,届时将形成我省至京津冀、长三角7小时交通圈,实现成都、重庆、武汉、上海等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成渝、长江中游、长三角三大城市群高速联通。

脱贫工作

明年全省计划脱贫55万人

推动“苦力活”向“技术活”转变

发布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降初介绍,经过6年努力,目前全省贫困人口减贫幅度达到88%,贫困村的退出率达85%,贫困县的摘帽率达到57%。到今年年底,全省将累计实现脱贫550余万贫困人口,退出9719个贫困村、摘帽50个贫困县。

降初表示,2019年,全省计划脱贫55万贫困人口、退出1522个贫困村、摘帽31个贫困县。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既要注重提高脱贫质量,也要全力攻克深贫堡垒,健全长效脱贫机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同时,加强扶贫信息化建设也是一项重要议题。降初表示,脱贫攻坚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行扶贫项目资金互联网记账,建好用好脱贫攻坚项目库,实现扶贫干部运用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和手机APP开展工作,推动脱贫攻坚由“苦力活”向“技术活”转变,提高工作效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