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线讯(记者 黄湄)12月13日,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召开了质量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该区质量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质量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全民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以市场准入、安全监督、应急处置等为核心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立,质量安全形势总体良好。经开区去年已位列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实力排行榜第11位。
新闻发布会现场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会上,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刘长春介绍说,去年,该区在全市率先启动质量强区工作,今年以来,该区又在全市率先以“两办”(工委办、管委办)联合印发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并将质量工作纳入了管委会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从食品质量方面看,全区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领导机制、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和食品安全应急队伍。今年1月,经开区参加合肥市首次多部门联合举办的跨区应急演练,强化应急处置和联动反应意识,提高了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目前,已妥善处理食品药品安全社会舆情6起。
据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副主任汪正存介绍,今年, 市场监管局共立案337件,办结286件,罚没款505. 16万元。其中,食品类共立案87件,办结57件,罚没款281.57万元;质监类共立案23件,办结20件,罚没款117.02万元;工商类,共立案227件,办结209件,罚没款106.57万元。
“我局有2名同志荣获2017年度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办案能手称号,还有2名同志荣获全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汪正存告诉记者,该局查办的2件案件被列为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典型案件;1件案件被列为全市工商系统典型案件;3件案件被列为全市食药监系统典型案件;1件案件被评为全市工商系统优秀案件:2件案件被评为全区执法部门优秀案件。
品牌创建卓有成效 优质工程不断涌现
在工程质量方面,经开区建立健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针对项目制定了32项管理及检查制度,其中对重点项目采取第三方检测制度、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查制度、监理互查制度等来提高项目的管理能力。据悉,目前,全区电梯保有量达到4300台,投诉率和故障率保持较低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经开区以推进管理体系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大胆探索“物联网+智慧工地”管理模式,实现了大数据云端统一协同管理,弥补了我省以政府平台统一管理建筑领域“物联网智慧+”的空白。在建的保障性住房,均已强化参建各方建设行为和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了保障房受监工程覆盖率和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
据了解,目前,全区已有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家次、安徽省政府质量奖2家、安徽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个人)1人、安徽名牌产品29个,合肥经开区荣膺安徽省首批质量认证示范区称号。全区已有91个工程被评为优质结构工程、33个工程被评为市优质工程(琥珀杯)、10个工程被评为省优质工程奖(黄山杯),优质工程数量稳居全市前列。
此外,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通过配套选用节水灌溉措施,在农业生产上搞好地表水资源的蓄水、储水和管理工作,采集和利用好地下水,充分拦蓄地表径流等做好农业节水工作,促进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加大质量投入力度 共享创建工作成果
2018年以来,经开区持续加大质量工作资金支持力度,安排各类质量创建经费28301万元,目前已下达质量创建经费用款计划16134万元,实际支出14923万元,其中:质量工作经费172万元,检测检验经费66万元,秸秆禁烧经费290万元,巢湖生态专项资金2211万元,兑现区级“4+5”产业各项政策资金12184万元。
记者了解到,经开区已建立12345、12315、12365、12331、12369及建筑质量投诉举报平台,及时解决群众质量诉求,不断提高群众质量满意度和获得感。
今年6月,经开区兑现了73家服务业企业共1347.29万元奖补资金。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开展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工作,2018年认定了合肥星达城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为市级商贸企业集聚区,合肥经开区合肥清华启迪科技城科技服务集聚区、合肥经开区智能家电科技服务集聚区、合肥经开区创新创业园科技服务集聚区为市级服务业集聚区。
刘长春表示,下一步,该局将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和推进创建工作,大力宣传和报道创建成效,讲好质量故事,推介质量品牌,塑造质量形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