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文玲:中美关系真谛——不冲突不对抗,求同存异互利共赢

2018年12月13日 10阅读 来源:《明报》

习特会为中美贸易战按下了「暂停键」,但未来向何处去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在两国关系的十字路口,如美国选择继续遏制中国,由于其出发点有偏差,其结果也将是令人遗憾的。

中美贸战 是美对华出现重大战略误判

2017到2018年,我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团队一直在中美贸易战前沿工作,我参加了中美智库对话、中美「二轨」对话,与美国国会议员助手代表团、美国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美国记者代表团、美国彼得森研究所等对话。与美国各阶层的交流对话让我意识到,美国对华存在「理解赤字」与「信任赤字」,这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非物质因素。2018年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是美国对华出现了重大战略误判。

美国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最强大国家。美国的发展得益于建立了一个良好政体,长期以来能实现均衡、有约束、在法制轨道上的发展。美国的市场经济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霸权思维也是美国等一些大国固有的思维。美国霸权地位有几根支柱,一是美元经济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依然是国际货币,是美国经济霸权的核心和基础。二是军事霸权,美国2018年军费开支是世界第二至第十名的总和;有指美国军费是中国军费开支的4倍多。三是科技霸权,全球原创性的、最尖端、最前沿的研究集中在美国,且美国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四是外交霸权,美国主导建立的三大国际组织WTO(世贸组织)、世界银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代表美国利益维护全球秩序。

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很快兑现了竞选目标:GDP(本地生产总值)增速今年有望超过3%,失业率10月为3.7%,通胀保持在2%左右,减税大刀阔斧地进行,股市总体处上升通道。这给美国社会打了一针强心剂,但这背后也有隐忧:美国社会的矛盾已到临界点,美国近22万亿美元的巨额债务等潜在经济风险加快集聚。与中国打贸易战是不是有转移国内注意力的考虑呢?

一是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扩大渲染了中国威胁论。美国强硬派认为中国是对「美国第一」的最大威胁和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拦路虎,如不遏制中国,美国就没有希望了,认为中美关系没有可能再回到起点。那么这个起点是什么呢?起点是中国应永远低于美国,中国应是美国的学生,中国应永远用低成本劳动力价格向美国源源不断输出物美价廉的商品,以保持美国低通胀、高福利。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中国应永远处于中低端,中国永远不能在科技上追赶美国。可是发展中国家拥有成长、发展、使本国民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权利。中国文化推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发展合作共赢的良性竞争而非遏制他国,是不是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进步?

中国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剽窃

二是对中国的认知缺少了一些基点。比如美方曾有观点认为美国重建了中国,但是事实呢?中国拥有5000年历史文明,其文脉一直没有中断过。它曾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辉煌。中国改革开放将古代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创造了发展奇迹,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其内在原因。中国人经过一代一代的艰苦努力、辛勤奋斗,使国家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一切不能说成是他国恩赐。中国改革开放确是瞄准世界最先进国家,学习最先进经验的过程,从中国政府到民间都希望学习美国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技术、发展理念、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但中国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像美国有些人所说的剽窃。学习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天赋的权利,且学习借鉴不等于照搬。各国有不同历史、国情、文化,不同发展阶段,所以要选择不同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中国的学习过程不等于将他国制度文化理念完全输入、复制到中国。美国鹰派将这一常识变成竞争性博弈的理由,这对两国关系不利,也说明他们对中国的认识是有极大偏差。

短期利益使美长期战略利益受损

三是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手段应当遵循国际规则和经济规律。美国对华制裁的理由基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和1974年贸易法,用单边主义、国内规则,替代了多边主义、国际规则。而本着解决问题的诚意,应该在WTO规则的基础上谈判、商讨、仲裁。没有规则,世界经济交往就会失序,就只能恃强欺弱。此外,用高额关税保护本国市场于双方无益。以制裁清单来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500亿美元商品中有70%是中间品和投资品,2000亿美元商品中有78%是中间品和投资品。中间品和投资品均是产业链上的环节,会直接转嫁到美国生产商和制造商身上。美国限制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包括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等,意味着将产业链上的高端和中低端产品继续切割,而产业链一旦断裂就必然伤及所有链条上的企业,美国股市的表现已说明了这种影响,现在这种疼痛正在传导中。并且,短期利益也使美国长期战略利益和大国形象受损害。数十个石油产出国打算放弃美元结算,有的国家在考虑建立新支付体系和结算体系,持有美债的国家中相当一部分开始减持、抛售美债,一些国家开始运回在美国纽约地库的黄金。这是由于在与中国和其它国家的贸易摩擦中,美国放弃了国际规则和国家信用。美国的做法给了世界一个反思期。

贸战逼中国加速改革

美国过去是国际秩序的建设者、主导者、引领者,而现在一系列「退群」和重组举动,是要重建以美国利益至上的新国际经济体系,这会抛弃一些基本原则。同时,贸易战的升级很难取得预期效果。中国经济耐受性在提高。短期看,打贸易战中国会受到一些伤害,中国市场、产业链均会受很大影响,到美国的出口成本会增加。但长远来看,贸易战倒逼中国加速改革,形成更多政策集成优势。今年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深化改革还会再推进。这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开放的大门之所以愈开愈大,一方面中国要继续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引进优质资源,另一方面中国要加快走出去,与世界更多国家通过「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共同合作,创造共享发展新机遇。中国的空间不是压缩而是扩大了。

今年11月我与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地缘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之子、美国驻瑞典原大使马克.布热津斯基的对话中,马克总结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两个启示:一是中美之间要求同存异,二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本身并不是一个目标,目的是推动两国关系长远发展。明年将迎来中美建交40周年,马克的总结富有新的历史意义。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共赢,这就是中美关系的真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