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泰州靖江推进发展全域旅游 美食旅游声名鹊起

2019年02月12日 10阅读 来源:靖江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靖江市委市政府坚持将旅游产业作为我市重要的朝阳产业、“引擎”产业来培育,“全域谋划、全域发展、全域融合”,助推自然与人文、城市与乡村、美景与美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兰沁橼香·品味靖江”旅游品牌日益打响,“赏大江美景·品靖江美食”旅游形象走向四方。靖江旅游产业正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2017年,我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61亿元,全年接待游客289.33万人次。

全景画卷徐徐铺开

靖江的旅游业发展须从1998年说起,是年靖江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全市旅游业开始有统一的组织领导。2005年,靖江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出炉,首次明确提出靖江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2011年底,市政府启动《靖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编制工作,决定进一步明确旅游业发展总体空间布局。2017年9月30日,我市召开全域旅游发展大会,专题研究部署全域旅游发展工作,这是目前我市召开的最高规格的旅游工作会议,靖江旅游业由此迎来全新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要求,用3年时间逐项落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和《重点任务清单》,紧扣“3个100”(即旅游产业总投入达到100亿元,全市旅游景点总数达100个,“旅游+”总收入达100亿元)总目标,确保2020年我市基本建成“省内知名、长三角有影响力的休闲旅游城市”。

全市旅游资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速整合、开发、运营。城区7个综合性公园陆续建成,47个街头小游园纷纷亮相。这些公园、游园各具特色,注重品质。天水公园以古典园林见长,东湖园的湿地野趣最佳,天妃广场彰显“现代文化”与“工业记忆”的完美结合,西郊公园内独有的盆景园,在精致、典雅之余淋漓尽致刻画出靖江人“咫尺见天地、胸中有江山”的豪情壮志……此外,城市绿化不断“蔓延”,通景风情道四通八达、林荫小路蜿蜒曲折。据统计,目前我市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42.42%,基本实现“人在城中,城在景中”。

近几年,西来镇西来村、生祠镇埭上人家、孤山镇锦秀山庄、生祠镇海鸿生态园相继创成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新桥镇逸耘生态园、马桥镇孙家老宅、生祠镇丽园创成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2017年,仅这7家乡村旅游点年接待游客总量便近20万人,年总营业收入5500万元左右,旅游产业的经济带动效应逐渐显现。

美食旅游声名鹊起

“中国汤包之乡”“中国江鲜菜之乡”“中国河豚美食之乡”三个金字招牌,是我市美食旅游最耀眼的名片。

近三年,在市旅游局推动下,靖江美食一次又一次成为美食界的偶像。2017年,靖江美食登上香港水晶巴士。2018年,靖江美食(上海)推介周启幕。台湾、广州、深圳、武汉、西安,一座又一座城市留下了靖江美食的足迹,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等电视栏目来靖拍摄美食宣传视频,新浪微博以及《远方的家》《旅游时报》等报刊媒体撰写靖江美食专题版面。

“每年十一黄金周,即便堵上好几个小时,也要到靖江吃上一笼蟹黄汤包”已经成为全国各地不少吃货的“共识”。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南园宾馆汤包大师陶晋良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酒店门口从凌晨4:30到晚上8:30都有人排队。据不完全统计,长假期间,全市蟹黄汤包销售近20万笼,吸引各地游客近30万人次。

靖江锦秀山庄生态园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江银认为:“靖江旅游不是‘脚底’的旅游,而是‘舌尖’的旅游,挑动味蕾的美食是吸引游客来靖的最大因素。不少游客来到锦秀山庄,更多的是来品尝靖江地地道道的美食。”

目前,我市已建成八圩江鲜美食街、合兴路仿古美食街2条集中连片美食街,创成“中华餐饮名店”11家,季市镇创成“中华美食名镇”。“‘吃货’的力量真的很强大。”市旅游局局长陈刚感慨。2017年,我市春秋旅游、上海中旅等旅行社开始围绕“赏大江美景·品靖江美食”这一主题,紧紧盯住上海这一客源富矿,策划和推广靖江美食旅游路线,实现了团队旅游的破冰起航。这一年全市旅行社输送团队游客近3万人。

与靖江旅游市场打交道多年的龚飞目睹了靖江旅游产业的兴盛,作为身在其中的市场搅动者,龚飞介绍:“今年春天,靖江已经跃升春秋国旅周边游游客数排行榜第二位,超过苏州、杭州等诸多周边城市,这让我们以及很多业内专业人士都始料未及。”

产业融合方兴未艾

经过近几年“串珠成链,连点成片”的打造,西来“埭上人家”风情小镇、生祠镇人文旅游片区、滨江休闲旅游区等较成熟的旅游区接连亮相,成为靖江旅游新亮点。

今年桃花盛开的季节,西来镇吸引游客超15万人,带动当地增收数百万元。同年,西来镇喜领“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名镇”荣誉,旅游经济又添新翼。

“对于旅游来说,1+1会释放出远大于2的叠加效果,最近几年,我市不断深入推进‘旅游+’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在现有旅游景点、现代农业基地的基础上加强整合,推动体育、教育、农业等各种资源与旅游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全市旅游从‘点上旅游’向‘全域旅游’‘产业经济’跨越。”陈刚说,我市还提出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思路,通过举办各类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来带动人气大聚集,打造了旅游目的地新气质。

2013年,西来桃花节一炮打响;2017年,岳飞文化节炒热了马桥镇白衣堂岳家军主题园,引领沪上人走进“大美徐周”;生祠“荷花节”,让十万市民赴东进村赏花游玩,马尔港玉米、荷叶鸡、桂花莲藕、莲蓬等东进特色农产品成为“香饽饽”;2018年,“七彩利珠”文化节、季市团圆节、亲子稻香节备受瞩目。

近5年来,我市每年举办近10个各类乡村旅游节,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直接拉动乡村旅游游客51万人次以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