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浦东首家高端民营医院开通医保

2018年12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时报

患者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使用医保卡。

  本报讯 (记者 张琪)12月20日,位于张江科学城城市副中心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SIMC)开通了医保,成为浦东第一家开通医保的高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试运行四个工作日以来,每天预约10个患者,人均自费在200元以内,看诊时间则保证了20分钟以上。

  2018年7月24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健康服务业50条”(《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鼓励形成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社会办医品牌。其中第二条意见是:鼓励高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参照公立医院同等价格政策或病种费用标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对在高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就医的医保病人,基本医疗服务的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照公立医院同等收费标准予以结算,非基本医疗服务费用由病人自费。

  国庆期间,“靴子”落地:包括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在内的三家高端民营医院通过申请,率先成为沪上首批高水平社会办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该院院长黄翼然说:“根据叠加式医保试点政策,在SIMC走医保通道,医保结算覆盖门诊挂号费、诊疗费、检查费、检验费、药费和耗材费,其中药费和耗材实施叠加式医保结算。”就是说现在前往SIMC就诊的患者,凡持有上海市社会医疗保险,可在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之时,能行使其在公立医院同样的医保结算权力。试运行期间,对自主定价体系中医保无法覆盖的差价部分,以自费方式结算。

  为了让患者有良好的体验,SIMC专门开辟了医保就诊独立区域,并配套了独立的结算体系,医保患者同样采用预约制,可在SIMC享受到比公立医院更充分的就诊时间和优质的服务体验。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社会办医机构已不再局限于本土高端人群、外籍来华人士的初始定位,而是设定了更亲民的诊疗价格,以吸引更多群体。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与上海城市总体定位一脉相承。强调医疗服务多元化的同时突出强调国际化,这是上海城市的视野与思维。上海正在不断满足居民多种类型的医疗服务需求。”浦东新区作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开放前沿和窗口,各领域对外合作交流频繁,随着浦东新区聚焦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区卫生计生委从优化医疗机构布局,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着手,努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就医条件。

  正是因为不断地创新、突破,浦东成为了高水平办医的富集区。2004年,上海首家中外合作综合性医院,也是浦东首家高端医院——上海东方联合医院开业。今年,和睦家新城医院在金桥开业。此外,还有三家高端医院正在建设中,即上海阿特蒙医院、上海存济医院、上海莱佛士医院。如此,到2020年,浦东高端医院将达到9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