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建设“四个舟山”、打好“五大会战”的中心工作,以推进高水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主抓手,不断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创新发展新时代社会综合治理服务模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近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对舟山司法行政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一、围绕新区发展实际,全力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一是主动融入自贸试验区等大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今年以来,累计参与自贸区相关各类法律服务800余次,涉及总投资逾3300亿元。二是主动融入鱼山绿色石化等大项目推进,积极开展打造最佳营商法律服务环境专项行动。目前,已与绿色石化基地等16个重大项目责任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服务合作关系,新设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等10个省级以上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三是主动融入涉海涉渔等大产业发展,积极服务新区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律师加强涉海业务探索创新,组织律师开展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国际海事服务基地等相关课题调研,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二、围绕群众需求实际,全力提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一是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和完善市规范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创建标准,全面提升市级平台的综合协调水平。目前,共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站37个,公共法律服务点413个。二是全面提升普法工作成效。认真抓好“七五”普法中期督导工作,密切结合部队、宗教、民宿等舟山特色元素深入推进普法品牌创新,深化普陀山“法治景区”创建工作,积极打造“法治民宿”“法治渔家乐”、普陀山旅游调解等品牌,深入推动“三治融合”示范村和民主法治村创建。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民主法治村(社区)8个、省级37个、市级106个。三是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加强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562个,其中全国模范调解组织4个,行业性专业调委会51个,作用发挥明显。建立完善与信访部门会商联动机制,不断提升访调对接水平。各级调解组织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深化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截至目前,共调解矛盾纠纷16570件,成功调处16529件,成功率为99.8%,协议涉及金额7.2亿元。四是优化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成效。着力推进海岛法律援助“一小时服务圈”建设,全市共构建10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409个工作点,形成机构完善、覆盖城乡的法律援助组织体系。全面落实刑事法律援助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建立完善与台州、丽水等地的法律援助“山海协作”机制,法律援助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案件1594件,为困难群众实现利益诉求3680余万元,解答法律咨询13921人次。
三、围绕维稳安保实际,全力规范特殊人群管控。一是全力助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目前,全市共重点排查社区服刑人员2431人次,开展审前调查389次,组织专项教育72次,涉及服刑人员4677人次。律师代理涉黑涉恶、涉枪涉爆案件39起,司法行政听庭监督指导3次,法律援助指派涉黑涉恶案件40件。二是大力推进矫正帮教工作。深入开展社区矫正执法质量提升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在全市社区服刑人员中实施“修心教育”专项活动,积极推进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实现全市县(区)矫正中心全覆盖,全面升级规范执法工作水平。三是推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深度转型。以新颁布的全国统一戒毒模式为引领,扎实做好专业化、常态化戒治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奖励性探视、建立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信息互联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相关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戒毒工作科学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册224人,戒毒场所安全稳定无事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