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府新区:浓墨重彩绘新景 紧锣密鼓建兴业

2018年12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新闻发布

  休闲广场,孩子们嬉戏、大妈们跳舞;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在忙碌地劳作;农家小院,涌动着温馨和美气息……虽然正值寒冷的冬季,但在成都天府新区新兴街道,随处可以领略到乡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暖意融融。作为全国重点镇和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镇的新兴街道,是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农业、工业和文创产业的镇街。30平方公里绿楔生态功能区,是该街道最珍贵的资源宝藏,而在这幅集山、水、林、田、湖的优美画卷上,新兴街道以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做好“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绘就“乡村振兴”宏伟蓝图。

  以“绿色价值创造——乡村振兴中的绿色价值创造与发掘”为主题的首届“和盛家园杯”绿色价值创造大赛,日前在新兴街道天府新兴·和盛田园东方举行,参赛选手以视频、图片、分析图表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向评委们介绍并展示了在新兴街道实地调研乡村振兴发展的成果,博得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此次活动仅仅折射出该街道乡村振兴工作的冰山棱角。而当前,新兴街道正全力为乡村想出路、立产业、改面貌,一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大美乡村画卷,正在新兴徐徐展开。

  引进7个农业产业项目

  以产业兴旺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街道提高站位、放大格局,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锣密鼓促进产业兴旺、保持定力留住青山绿水。在密不透风的工业园区,突出产城融合,承接成都科学城科研成果转化;在疏可跑马的绿楔生态功能区,重拳治污、铁腕治水,强化生态保护,借智借力谋发展、共建共享聚活力。

  做好乡村振兴,首先得高起点谋划。“街道通过在最大程度保护好、管理好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强化规划引领,坚持鼓励顺势而建,保持传统建筑风格;科学规划建设新兴产业园生产生活配套区,从教育医疗、生活保障、休闲娱乐等方面全方位打造‘生活驿站’,推动新兴产业园与场镇中心的大联动、大融合,全面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架构。”据天府新区新兴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遵循‘保护—策划—规划—设计—施工’时序,优先做好传统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一带二轴三区’产业格局,‘一带’即乡村振兴精品农业示范带;‘二轴’即天府机场高速沿线生态产业轴、白鹭湾—新三路—连接线生态联动轴;‘三区’即生态农业示范区、新兴产业园功能区、蓝顶艺术区,重塑城乡经济地理,预留未来发展空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为此,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方面,该街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村社主体”,放活土地经营权,引进柏杨湖生态农庄、和盛田园东方等7个农业产业化项目,签约协议资金11.5亿元,形成了“一区一轴一带”特色农业格局。天府热果园、神獒香溪谷等项目正加快建设,引进3个农业产业化项目,成功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省级示范休闲农庄1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市级“十佳”家庭农场1个。省级蔬菜示范合作社、农技合作社的纽带功能凸显,推广种植蓉杂高产丝瓜、有机葡萄、茭白、花卉等500余亩,带动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600元,保持农民收入年均递增9%。

  目前该街道已完成协助招引新兴产业园31个重大项目入驻,协议总投资约260亿元,万纬物流、中建科技等企业建成投产,吉利、保税物流中心(B型)、京东物流全面建设,以吉利跑诗达、戴卡凯斯曼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集群初见雏形。“随着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街道物流、结算、信息处理等2.5产业得以加速聚集。”

  “我们街道在文创产业方面的发展,更是亮点纷呈。”该负责人说,新兴街道通过发挥蓝顶现代艺术的文创资源优势,聚集罗中立、何多苓等知名艺术家120余名,进驻动漫、文创等艺术机构20余个,以此带动狮子山小区文创改造项目;借助和盛城乡书院、和盛大讲堂,打造乡村振兴总部经济区,目前已成功签约引进企业10个,涉及建筑设计、文创旅游、商业运营、网络科技等业态。

  关闭267家养殖场

  补齐生态短板蓄积乡村振兴潜能

  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因此,补齐生态短板则成为了新兴街道发展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据了解, 2017年该街道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四大专项行动,关闭253家“散乱污”企业、97户小作坊和关停267家养殖场。“今年我们更是着力开展了清河行动、积存垃圾清理行动以及‘散乱污’企业‘防反弹’专项行动。黄沙河、老南干昔日的黑泥塞道、臭气熏天不复存在,群鸭戏水、沿河垂钓的场景今又得以重现。”该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该街道依托环城生态带和“微绿地”建设,辅之以“阡陌景观”“微田园”“微绿地”,开展“最美院落”“最美阳台”等系列评比活动,以此引导群众自觉提升人居环境,打造柏杨公园社区,将新店子田园社区、柏杨湖小区建成高品质宜居生活社区典范,以此突出生态之美。该街道还充分认识到渣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通过构建“街道+交警+专业公司+村(社区)+群众”五位一体的防范体系,形成联动协调机制。并开展街道辖区范围内渣土专项整治,突出运输路线、车辆检查等重点行业领域监管,杜绝个别企业假借农业项目敛不义之财,以此强化渣土管控。

  突出“园地联建、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产村相融”,打造田园社区“和盛模式”、彰显“三治合一、共建共享”,优化院落治理结构……新兴街道还借助创新治理,彰显党建引领价值,以此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弘扬家风家训,在发展休闲旅游、文创民宿产业的同时,塑造出了暗香浮动、竹林掩舍的新型乡村形态。

  以人为本突破发展瓶颈

  培育本土人才打造乡村智慧高地

  助推乡村振兴,人才更得先行。“我们一直注重留住人才,通过打造人才引育的产业生态圈,助力乡村人才振兴。”该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此项工作开展中,该街道通过建立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导师制,培养34名后备干部;通过农技培训和职业培训,加强村企联动,培养新型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30余名,着力培育本土人才;依托和盛城乡书院和“微党校”,整合高校、企业、政府和村(社)培训资源,实施“乡村振兴培训者培训计划”,做强人才培训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智慧高地。

  “优化公共服务,打造高效率社区生活圈也是我们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之一。”该负责人说,该街道通过加快园区及周边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开通T36公交,优化交通出行,鼓励园区周边村(社区)成立房屋租赁、餐饮服务等机构,推广“医养结合”试点经验,建立“一核多极”的社区医养结合体系,打造出了高效便捷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同时,该街道以“新兴之道”为主题,挖掘古驿道文化、近代红色文化、宗族文化,厚植乡村振兴文化底蕴;做强“新兴家宴”“民情驿站”以及“点亮微心愿”等志愿服务品牌,开展“文明新兴”系列评选活动,成功推选蒋光明为“四川好人”,开展道德讲堂、百姓故事会等20余场,举办文艺演出24场,以此突出以文化人、以德润人,打造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圈。

  此外,该街道积极探索产业化农业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对闲置农居进行自营、租赁或合作经营,拓展农业项目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让农民成为农业项目的参与者、受益者。

  打破“镇村社”界线

  田园乡村画卷已在新兴泼墨成型

  “乡村振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工程和长期工程,任重而道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街道将探索打破“镇村社”界线,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效益,通过支持建立“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联动机制,发挥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运营管理和品牌创建优势,整合农业合作社的技术链接和管理平台功能,突破“镇村社”地域界限,强化适度规模经济效益,打造农业产业化项目内外联动发展格局。

  同时,该街道还将通过加强与业主的沟通,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性政策,积极引导都市现代农业项目细分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采取“大园区+小业主”形式,进行专业化招商,提升园区经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防范项目风险,提供广阔的创业平台,以此探索“大园区+小业主”项目发展道路。并依托和盛城乡书院和和盛大讲堂,整合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省市社科院等研究资源,邀请周其仁、邓玲等专家学者,结合企业实践经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培训者培训工程”,建立乡村振兴土地、信息、人才等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田园CBD和乡村振兴产业总部经济区,打造乡村振兴智慧高地和资源交流平台。

  天府新区新兴街道通过坚持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与“公园城市”相结合的原则,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镌刻在天府大地上。如今,在该街道,一座座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村庄,一处处节点景观如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一个个村落净起来、雅起来、美起来,一幅“点”有特色、“线”有美景的田园乡村画卷已泼墨成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