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贵安新区:打造全省重要增长极 取得五方面成绩

2018年1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多彩贵州网

  12月28日上午10点,以“新声·从内陆到前沿,敢教山开海平的‘新动能’”为主题的贵州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在贵阳举行。

贵安新区副巡视员余尚贵向媒体介绍相关情况

  发布会上,贵安新区副巡视员余尚贵介绍,贵安新区是中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承担着打造全省经济发展战略支撑和重要增长极战略部署的使命和任务,近年来,贵安新区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开放格局、改革创新五个方面。

  高质量产业体系 初步形成

  践行高端化发展,高质量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攻方向,聚焦聚力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发展,累计引进产业项目355个,各类五百强企业17家、科技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

  市场主体累计达20945户,累计注册资本金4760.49亿元。

  三大运营商、富士康数据中心投入使用,腾讯、华为、苹果等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到2020年将形成250万台服务器规模。2017年以手机为重点的智能端产品产量达3700万台(支),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华芯通“昇龙4800”芯片正式量产上市,贵安强芯之路有突破。新特首款电动汽车DEV1实现销售订单4.4万台。

  2018年以来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88.1亿元、同比增长53.5%,大数据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25.35亿元、同比增长220.01%。

  发展和生态环保并重

  践行绿色化发展,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5.73平方公里,占直管区面积的11.86%。深入实施“十河百湖千塘”工程,全面建立区乡村三级河长体系,治理河流6条、湖泊19个、山塘28个,畅通河湖水系。

  实施“绿色贵安建设三年会战”,新增绿化面积5万亩,绿化率提升了7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1%,入选2017年全球避暑名城。

  大力开展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累计完成投资43.12亿元,完工项目40个,经对898天降雨数据分析评估,试点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估值达83.6%,超过80%的试点目标,河流水系、地下水均保持三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达100%。

  “黔中城市群”带动作用显现

  践行集约化发展,黔中城市群带动作用初步显现。编制完成总规和控规、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260余项,建立“低冲击开发模式”规划建设标准。

  加快区域联动发展,建立直管区与规划区“五联十同”机制,贵阳—贵安—安顺“五纵八横”一体化城市骨干路网基本形成,1小时城市交通圈初步构建。“两横两纵一射”高速公路网络已通车3条。“一环五线一站”铁路网络体系地铁S1号线全面开工,全省第二大高铁站贵安站即将建成投用。

  开工建设综合体、学校、医院、园区等功能性建筑433万余平方米,北师大贵安附校、贵师大附校、大学城医院等投入使用,群升·大智慧、碧桂园·贵安1号、恒大童世界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加快推进,大学城规划建设的12所高校已入驻9所、师生15万人,2017年末城镇化率达53.3%。

  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7个贫困村全部高标准出列。

  开放格局 初步形成

  践行开放促发展,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综合保税区2015年当年获批、当年建成、当年通过验收;2017年实现与贵阳机场口岸、深圳皇岗口岸通关一体化,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25.1亿美元;2018年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12.8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1%。

  服务贸易改革试点不断深化,复制推广“保税展示交易”“集中汇总征税”“委内加工”“一次备案、多次使用”等9项自贸区政策,2017年服务贸易总额完成7.53亿美元,占全省贸易总额近45%。

  改革创新 不断深化

  践行改革增活力,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深入推进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等11项国家试验示范试点工作,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通过国家验收,依托大数据推进服务贸易的做法得到商务部认可;开展互不为前置条件的并联式审批,推进投资项目审批40天全流程试点,“六个一”行政审批服务模式获国家总理批示肯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