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继续提高

2019年01月02日 10阅读 来源:国研网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都需要继续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区域差距过大的局面。

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不断提高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短期经济形势分析角度看就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GDP增长速度高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区域经济总量与人均水平差距向缩小的方向变化。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提高将为国民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提供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从2007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超过东部地区并持续保持到现在,一方面缓解了区域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改善了区域经济结构,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做出了难得的贡献,起到了大国区域经济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作用。从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实现“中国梦”和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治国理念看,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都需要继续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区域差距过大的局面,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民生进步,增进社会和谐。

2013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7%,中部地区增长10.0%,西部地区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18.1318万亿元,实际增长20.1%,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8.7%,中部地区增长23.6%,西部地区增长22.7%。可见,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虽然均有所下降,但中西部经济增长依然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主要由东部地区决定的我国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中速增长时期,这将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结构调整、区域差距继续缩小到合理范围的关键时期,为此特提出对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的若干意见和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中西部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激发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活力,开创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新方式。“十八大”以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是发展中的问题,而“十八大”之后,我国经济可能将主要面临改革中的问题。以开放促改革,进一步加大中西部改革开放力度,以开放的、市场化的、集约化的新的方式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避免再走东部发展过程中走的一些弯路,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发展模式做出探索性贡献。二是把中西部地区作为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底线保不保,关键看中西部地区。一个基本判断是,到2030年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中西部地区土地辽阔、资源丰富、部分生态环境条件具备,工业化城镇化刚刚进入中期阶段,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点地区,可以保证在加大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为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的底线目标做出宝贵贡献。三是高度重视中西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当然有关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的技术还需要不断进步,现在的问题主要出现在经济的可承受和社会价值选择上。这里政府引导和监督职责将起关键作用,制定更严格的生态环境标准、加大环保法规监督执行力度、提高环保违法成本将大大提高中西部可持续发展水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