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根据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1996年9月,国务院作出《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九五”期间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这对于明确“九五”期间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战略,引导和推动着科技体制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实施《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及其两个文件《“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一、重要文件
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1996年9月5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1996年9月10日)
《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实施《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及其两个文件《“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1996年9月11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1996年9月15日)
经国务院批准,外经贸部发布《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1996年9月20日)
二、重大事件
据《人民日报》报道,京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1996年9月2日)
中国人民银行加入国际清算银行。(1996年9月9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成为国际证监会组织的附属会员。(1996年9月16日—20日)
据《人民日报》报道,北海列为农村改革实验区。(1996年9月22日)
国家“星火”计划工作会议召开。(1996年9月25日—27日)
三、重要论述
《经济研究》刊发王小鲁《产品管理体制:企业面临的问题——关于大中型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的文章。文章提出,企业在引进外资或非国有资金后在效益上发生的变化,主要得益于有效解决了激励、风险约束和监督方面的问题,引进外资当然也要在权益和出让市场方面付出成本。如何以有限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企业改革收益,这将是今后企业改革的关键。(1996年9月5日)
《经济研究》刊发高培勇《论举借国债的经济作用机制》的文章。文章主要就举借国债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举借国债带给社会总需求总量的影响是扩张性的,带给社会总需求结构的影响是社会总消费的增加和社会总投资的减少同时发生。这里一个应引起注意的事实是,1994年,中国政府推出了彻底取消财政向银行的透支,财政上所发生的赤字全部以举借国债的办法来弥补的重大举措。随着弥补财政赤字的办法由“双轨制”(同时向银行透支和举借国债)转入“单行道”(全部依靠举借国债),出于减少或避免透支所带来的货币供给量扩大目的而采用举借国债的政策措施,已经不再具有现实意义。(1996年9月5日)
江泽民在扶贫工作会上指出,到20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目标。由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大改革,也是扶贫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扶贫工作要实行责任制,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组织指挥本地区的扶贫攻坚战;各级党政机关要组织大批干部,到贫困村具体帮助扶贫;要把扶贫攻坚的任务和措施落实到贫困村和贫困户。(1996年9月23日—25日)
四、重要数据
据《人民日报》报道,1996年早稻增产179万吨。(1996年9月6日)
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海上原油年产突破千万吨。(1996年9月12日)
五、作者点评
【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科技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是一场解放科技生产力的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作为经济体制改革配套工程的科技体制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成功实践,原来单一、封闭的计划管理体制被打破,科学与经济脱节的状况有所改观,为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科技体制总体布局还有待完善,科技投入总量仍显不足,科技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科研机构设置重复、力量分散、专业和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很好解决,科技整体优势和科技储备尚需加强。为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让科技工作要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1996年9月,国务院作出《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九五”期间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主要目标:全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方针。坚持在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发展高技术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上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任务:推动科研机构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技术,促进高新枝术产业化;优化基础性科研机构的结构和布局;有条件的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实行开放式管理和社会化服务。该《决定》对于明确“九五”期间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战略,引导和推动着科技体制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作者论谈
【现实中的“不公正市场化”改革表现:上级选下级与下级选上级不对等市场化】上级与下级之间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平等的交易关系和分工协作关系:上级提供管理劳动,下级提供生产劳动。上级可以自由地选择下级,下级也可以对等地自由选择上级。但在现实改革中往往是上级可以自由地选择下级,但下级难以对等地自由选择上级。由此导致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公平。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EB/OL],1946-01-01/2017-12-31.
[2]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9-510.
[3]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1949.10—1999.1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02.
[4]吴晓灵.中国金融改革大事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368-270.
[5]王亚平.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大事辑要[J].经济研究参考,1997(Z1)。34-46.
[6]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96年,中国共产党新闻网[EB/OL].http://www.sldjw.com/sldj/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689.
[7]王小鲁.产品管理体制:企业面临的问题——关于大中型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J].经济研究,1996(9):45-53.
[8]高培勇.论举借国债的经济作用机制[J].经济研究,1996(9):24-31.
[9]李金算.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J].学会,1997(2):59.
[10]郭庆惠.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J],科学与管理,1997(12):4-6.
[11]钱志林.科技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关键[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7(2):6.
[12]李佐军.中国改革新思维——改出一个“人本市场经济”[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10.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